孟晚舟事件|孟晚舟归国 丈夫在人群中踮脚挥舞双臂大喊“我爱你”( 四 )
中学时代 , 父母在深圳忙于工作 , 孟晚舟又回到了贵州都匀 。 由于在济南读的是农村小学 , 教学质量相对落后 , 孟晚舟整天在田地里抓蚱蜢、挖野菜 。 快乐童年的代价是 , 转读都匀一中后的第一次考试 , 孟晚舟拿了个倒数第一 。
“那个时候爷爷是都匀一中的校长 , 奶奶是都匀一中的数学高级教师 , 我真不知道我的倒数第一给爷爷奶奶带去了怎样的‘荣誉’ , 现在想想真的很惭愧 。 ”多年后孟晚舟写道 。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想读博士 , 我一直都希望爷爷奶奶终有一天能以我为傲 , 就像爸爸1999年在爷爷坟前说的 , 等我拿到博士毕业证后 , 一定要记得烧一份给爷爷 。 ”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
三个秘书之一”
如果你在1993年拨通华为的客服电话 , 接电话的人很有可能就是21岁的孟晚舟 。
1987年 , 任正非创立华为 。 父亲创业初期 , 孟晚舟正在深圳读高中 。 “他办公室有个复印机 , 我老去那儿复印试卷 。 现在很多同事 , 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 。 ”孟晚舟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
1992年 , 孟晚舟大学毕业 。 她先在建设银行工作了一年时间 , 后来银行整合撤销了她所在的网点 。 她计划出国留学 , 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 但后来被拒签了 。
计划出国前 , 任正非建议孟晚舟先学点谋生技能 , 让她进了华为 。 这是一个“特混”办公室——文秘、前台、《华为人》编印都在这里 。 孟晚舟的工作就是打杂 , 负责文件打印、转接电话、安排展览会务等 。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 。 ”孟晚舟说 。 当时父亲告诉她 , 社会阅历第一条就是对人要有认识 , 打杂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
很多年后 , 孟晚舟对总机电话的繁忙仍记忆犹新 。 一张办公桌大的平板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键盘 , 每当有电话进来 , 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 。 “手忙脚乱的我 , 不知道曾经转错过多少电话 。 ”
华为前副总裁刘平对那会儿的孟晚舟有印象 , 他在《华为往事》中回忆:“任总的女儿孟晚舟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 。 我去华为的时候 , 中学毕业(有误 , 应是大学毕业)的她在公司前台当接待员 。 我一看到她 , 就知道她是任总的女儿 , 因为她长得酷似任总 。 她待人随和 , 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 。 没事时 , 我们经常在前台和她聊天 。 ”
年轻的孟晚舟亲历了华为的草创岁月 。 那时公司只有两三百人 , 销售额刚刚过亿 。 1996年 , 她去北京参加通信展 , 手里提着几大袋子资料 , 纸袋上有华为的商标 。 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说:“哦 , 华为 , 我知道 , 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也是这一年 , 华为第一次参加国际通信展 , 孟晚舟随团去了莫斯科 。 兑换外币是她的任务之一 。 当几十捆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时 , 孟晚舟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 。 她和另一个女同事根本不敢在街边停留 , 抱起钱就往宾馆狂奔 。 回到房间 , 锁好门 , 仔细点数后才发现少了100美元的卢布 。
后来 , 孟晚舟在回忆当时的工作时 , 笔触自带温情:“二十多年来 , 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与公司共同成长 , 华为包容了我们的懵懂、稚嫩、固执甚至失误 。 在无数将士沙场鏖战毫不退缩的背后 , 包容始终是抹不掉的底色 。 ”
1997年 , 经过打杂历练的孟晚舟进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会计硕士学位 , 毕业后任职于华为财务部门 , 由此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
本文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司马南|“最强黑马”实名举报!助力司马南张捷的背后,联想事件再添进展
- 张庭 明道受张庭事件波及,林瑞阳现身拍视频卖面膜,牵连明星还有很多
- |林生斌开始退款,李靓蕾事件反转,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 李靓蕾|李靓蕾事件结束!侯佩岑为闺蜜发文,尽显对李靓蕾的无奈与心酸
- |赔5万后成了朋友!重庆剪婚纱孕妇讲事件始末:平时性格特好
- 联想集团|联想事件再迎反转,官媒发声直击命门,柳教父的寒冬还远吗?
- 生活报评论员 孙晓蕾王朔曾说过:“我习惯于从逻辑上贬斥与我所奉准则不同的人 晓蕾说丨王冰冰事件:别让网络的“繁衍者”们毁掉她
- 怀孕 继西安孕妇流产后,又一起事件引爆热搜……
- 陈忱|新锐悬疑作家陈忱点评“王力宏事件”:我们应该正视女性与婚姻的关系
- 江歌|江歌事件再次冲上热搜,江歌妈妈一句话道尽女人的现状,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