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二 )


本文图片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就写到 , 有两种老好人最常见 , 第一种是被动的 , 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老好人 , 宁可委曲求全 , 也要满足别人的请求 , 很少考虑自身感受 。
比如别人向他借钱从来不会拒绝 , 这类人总觉得拒绝了别人 , 就会伤害对方 , 内心感到十分不安 , 以至于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 根据近因效应 , 老好人时间一久就不受待见 , 刚开始别人对你留下很好的印象 , 但是后面只要稍微做得不好 , 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
第二种是主动的 , 以“控制”为名义的好 。 在客体关系里有一种投射性认同 , 其中有一种叫迎合性投射性认同 , 最常见在在亲子关系中 , 是一种害怕被拒绝 , 渴望被接纳的手段 。 换句话说就是“你欠我的” 。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本文图片
比如父母对孩子说那句话“要不是因为你 , 我和你爸早离婚了” , 孩子就会产生内疚感 , 认为是自己的错 , 是自己欠父母的 。 在普通人际关系当中 , 有很多人对朋友很好 , 总是帮助别人 , 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 甚至到了关键时候也没人来帮忙 。
其实这类人帮助别人 , 是要求回报的 , 并且算得很精细 。 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好 , 而是以回报为目的的好 。 迎合(或讨好)型的人 , 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统一性 , 缺乏对自我的认同 , 才不断要求别人接纳自己 , 认同自己 。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 , 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 好人永远都是相对的 。
我们应该做好人吗?做好人对我们好吗?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本文图片
从心理学角度看看 , 偶尔做一次“坏人”是可以的 , 如果一味地做好人 , 内心肯定不快乐 , 其次是不会被尊重 , 因为好人潜意识里都是觉得要牺牲自己才是好人 , 才会被成全为好人 。 很多女孩子被教育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 其实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坏女人” , 女人的魅力和“好坏”无关 , 所以以上都教会女孩子们不要过度拘泥于“好坏”的标准 。
另外 , 无论在别人口里你多么好 , 缺乏有效的沟通 , 和情感层面的回应不过是一个自虐过程 , 你终究是一个自我讨好者罢了 。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参考资料:Kets, W., & Sandroni, A. (2016). Challenging conformity: A case for diversity. Available at SSRN 2871490.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