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首先我们来看看“好人”的定义是什么 。
有的人认为 , 好人是不善于拒绝别人 , 能够换位思考 , 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全别人利益的人 。 也有人说 , 好人是有着较高道德水准的人 , 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勇士 。
无论是哪种 , 好人基本上都奉行利他主义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 如果把大把的时间都用于服务别人 , 自己就没法好好生活 。 所以当好人是有很多后顾之忧的 。 并且在当下盛行的利己主义下 , 好人也无法正常生存 。
现实生活中 , 绝大部分好人都属于“老好人” , 抖音上有几句挺火的文案“灾难和痛苦永远走向那些善良的人” , “得抑郁症的人其实都很善良”“我一生没做过什么坏事 , 勤勤恳恳 , 却依然落到这样的地步”看到这些 , 不少人感到惋惜 。
所以 , 有研究心理学的学者建议 , 在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 , 永远不要做一个“好人” 。 这里的“好人”颇有一种烂好人的意味在里面 。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本文图片
确实 , 父母从小到大都让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 很多父母教育女儿的准则“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善良” 。 但是善良总是得带些锋芒的 , 否则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 并且越善良命越差 。
老好人其实就是“讨好型人格” ,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 。 周围这样的人随处可见 , 他们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 无原则地保持善良 。 中国式老好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原因 ,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就曾经指出 , “我们童年时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 , 与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 ”
如果在童年的时候 , 你是被喜爱的 , 被重视的 , 被珍惜的 。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本文图片
那么 , 这种自信会伴随着长大成人 。 相反 , 如果你是被厌恶的 , 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 , 这种消极的信念也会在内心根深蒂固地扎进你的骨子里 。 即便你长大成人了 , 遇到了爱自己的人 , 他对你无微不至 , 但内心深扎在骨子里的信念依然无法改变—你依然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
《被嫌弃的松子一生》男主从小都养成了讨好别人的性格 , 松子一生都在被人嫌弃 , 爸爸从小就偏爱妹妹 , 为了讨好爸爸 , 他只能扮鬼脸 , 因为这是让父亲开心一笑的唯一办法 , 他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本文图片
从小就格外地懂事 , 敏感 , 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别人的一个眼神 , 一个表情 , 他都会去揣摩当中的意味 , 这也就奠定了他讨好型人格的一生 。 讨好型人格形成最主要原因 , 是因为童年时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 。
他们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许多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这样说“不好好把成绩提上去 , 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 , 听到这些话 , 许多小孩子都会慌 , 只有通过不断地“讨好”父母 , 满足父母的需要 , 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
这类父母往往重视的是自己的感受 , 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 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 。 还有一类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 , 不断地教育孩子 , 万事首先反省的是自己 。 很多孩子本来就很自卑 , 还要不断地挑自己身上的毛病 , 挑着挑着各种心理问题就找上门了 。
心理学|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好人”,理由很简单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