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二 )


正视孩子的内心 , 别让自己的努力凌驾于“爱”之上 , 是为人父母应该上的第一堂课 。
冷冰冰的家里 ,
永远走不出快乐的孩子
杨莫失踪的迷案 , 有个关键人物——家住楼下302的小姑娘许恩怀 。
许恩怀 , 可谓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 聪明懂事 , 成绩优异 。
有一次放学回家 , 忘拿钥匙的她坐在楼梯上等爸爸 , 恰巧碰见匆匆上楼的杨远父子 。
《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文章图片
可一直等到天黑 , 爸爸还没有回来 , 于是恩怀便被杨莫热情地拉回家吃晚饭 。
一进杨莫家里 , 恩怀的心情顿时失落起来 。
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凄惨的身世 , 父母在她一出生就离了婚 , 而共同生活的爸爸 , 则对她不闻不问 。
她不是孤儿 , 却也没有家;她衣食无忧 , 却很难快乐 。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 , 也难怪恩怀一出镜 , 就给人一种敏感忧郁又捉摸不透的感觉 。
《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文章图片
为了抓住生活里的一丝温暖 , 恩怀成了杨家的常客 , 每天放学都来指导杨莫功课 。
她与杨莫形同姐弟 , 所以当杨莫提出“出逃计划”时 , 她在幕后做了精密部署 。
《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文章图片
按她的计划 , 杨莫那天出门后 , 先去她家躲一躲 , 再趁乱逃出去 。 然后一起去山里的民宿玩耍 。
可当杨家报警 , 恩怀发现闯祸了 , 却没有第一时间说出实情 , 只是委屈地说“不知道” 。
但很快 , 事情的走向便超出了恩怀的控制 , 她本以为杨莫躲在自己家里 , 却不想杨莫竟不知所踪 。
她明明预感到此事与从事装修的爸爸许安正有关 , 却不敢说出一点线索 。
她不是不难过 , 她也很着急 , 但最终让自己成为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
恩怀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孩子 , 也足以让人同情 , 但整件事中 , 却很难让人喜欢起来 。
但我们又无法苛责她 , 因为一个冷冰冰的家里 , 怎么可能养出内心阳光的孩子呢?
她让我想起美国电台的一个调查 。
当主持人问大家:孩提时最幸福的记忆是什么?结果绝大部分人记忆最深的 , 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
可见 , 父母的陪伴 , 对一个孩子多重要 。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说: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的成人 , 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 ”
缺少父母的情感养护 , 孩子会在寂寞与空虚中 , 慢慢变成和父母一样冷漠的人 。
这不是孩子的错 , 或者说孩子也是受害者 。
如果连父母都疏远自己 , 又怎么能指望孩子与人交心 。
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 ,
就是对他“过度保护”
在剧里 , 许怀恩的邻居袁午 , 也是一大看点 。
魏晨饰演的袁午 , 可以说把一个中年男人的“丧”演到了极致 。
《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文章图片
他租住在301户 , 患有精神官能症 , 是个资深的“社恐” , 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
他名牌大学毕业 , 却找不到工作;自身条件不差 , 却被妻子抛弃 。
后来 , 他迷上了赌博 , 欠下巨额赌债 , 逼得父母不得不卖掉祖宅 。
尤其是母亲去世后 , 袁午更是活得不像个人样 。
他骗父亲说出去工作 , 却转身进了棋牌室;他向前妻保证自食其力 , 却在一直在啃老 。
《消失的孩子》大结局:所有家庭关系,都有因果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