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

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 , 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
小编的话情绪管理 , 一直是受到家长关注的话题 。 今天 , 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洪兰教授的有关同理心的文章 。 她认为 , 同理心是情绪教育的核心 , 而要让孩子具备同理心 , 家长的耐心教导至关重要 。
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
文章图片
情绪教育的核心是同理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认为 , 幼儿教育应该着重在情绪控制和好习惯的养成 。 随着对大脑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 , 人们发现教导情绪控制和习惯的最佳时期是两三岁 。 情绪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同理心 , 也就是感同身受 , 即“人溺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 。
其实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手被针扎时 , 也会感到痛 , 只是痛的程度因人而异而已 。
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 , 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自婴儿一出生便在运作了 。 例如 , 医院育婴室中的婴儿只要其中一个哭 , 其他的也会跟着哭;幼儿看到别人哭 ,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 也会哭起来 。
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
文章图片
同理心在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理心在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 了解别人的需求 , 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 并且愿意伸出手帮忙 , 这种有同情心的孩子一定会交到朋友 。
具备同理心 , 需要先有窥视别人内心状态的能力 , 即所谓“察言观色”的能力 。 《颜氏家训》说“教妇初来 , 教儿婴孩 , 识人颜色 , 知人喜怒” , 这个观察力需要教 , 虽然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伶俐 , 但大部分是需要父母耐心教导才会发展得更好 。
同理心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
人类的大脑颅内有12条神经 , 其中最长的一条叫“迷走神经”(vagusnerve) 。 它连接我们的五脏六腑 , 当孩子哭时 , 肺、胸、胃都剧烈收缩(所以孩子大哭时 , 经常吐奶) 。 同理心会放松迷走神经 , 使孩子安静下来 。
比如 ,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着要喝水 , 但饮水机坏了没有水喝 。
这个时候 , 最好的方式是用同理心告诉孩子:“你口很渴 , 是不是 , 好想喝点冰水喔!妈妈知道口渴很难受 , 很可惜这里的饮水机坏了 , 不然妈妈会抱你起来让你大口去喝个够 。 ”
当你把他的感觉讲了出来 , 承认他口渴(注意“承认”这两个字 , 很多时候孩子大哭是他不舒服而你不承认他有哭的原因 , 认为他在无理取闹 , 研究发现即使2岁的孩子被冤枉时也会委屈得哭个不停) , 一旦他觉得自己的需求被你了解、被你同情时 , 他的感觉会好很多 , 他会把头趴在你肩上 , 不再哭了 。
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
文章图片
有研究发现 , 在看病时 , 如果医生的心跳和皮肤温度跟病人同步的话 , 病人会恢复得比较快(这叫“生理的同步” , 英文为physiologicalsynchrony , 临床上观察到有同理心的医生 , 他的病人好得比较快 , 手术的并发症比较少) 。
也就是说 , 当病人感到医生在倾听、关心他时 , 他的情绪会缓和下来 , 当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不再受到情绪的压抑后 , 病就好得快一点了 。
帮助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
想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父母只要把握住这一个窍门就足够了】孩子也是如此 。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小儿科的斯坦利·格林斯潘教授在他的著作《伟大的孩子》(原书名为GreatKids)中说 , “同理心来自对别人的感同身受 , 如果你的孩子在互动时具备30%的同理心 , 你便会有个快乐的孩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