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全红婵的“好伙伴”火了,冠军同款你家一定有!( 二 )


(2)相当一部分的不安全依恋 , 是回避型(Insecure-avoidant) 。 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 , 母亲回来 , 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 , 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 , 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 可以理解为 , 你来我躲着你 , 你走我无所谓 , 你猜我hold住不?
(3)还有一种不安全依恋类型 , 是反抗型(Insecure-ambivalent) 。 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 , 母亲回来 , 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 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 , 甚至发怒 , 不能再去玩游戏 。 你走我不爽 , 你来我很气愤 , 你猜我怎么才能hold住?
好消息是 , 依恋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 , 即便童年不完美 , 孩子长大后依然有机会可以发展安全的依恋 。 坏消息是 , 不安全的依恋类型 , 可能对一生的影响都是重大且深刻的 。
该不该拿走孩子依恋的安抚物?
《妈妈回来了》里 ,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包文婧带孩子如何的手忙脚乱 , 而是饺子嘴上24小时含着的奶嘴 。
前段时间 全红婵的“好伙伴”火了,冠军同款你家一定有!
文章图片
和妈妈说话时含着
前段时间 全红婵的“好伙伴”火了,冠军同款你家一定有!
文章图片
看电视时含着
前段时间 全红婵的“好伙伴”火了,冠军同款你家一定有!
文章图片
睡觉时也含着
饺子姥姥甚至采用强制手段伙同妈妈一起藏起饺子的小奶嘴 , 让饺子戒掉这个坏习惯 。
其实当孩子越来越大时 ,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们对安抚物的依赖是一个弱点 , 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 所以 , 会强制性地拿走孩子的安抚物 。
但是这种强制地试图终止孩子对安抚物的依恋关系 , 是粗暴的也是没必要的 ,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 , 越拦着越严重 , 可能会适得其反 。
虽然我们认为孩子的安抚玩具不过是一件物品 , 强行夺走并没有什么不妥 ,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早已经是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的一部分 。
孩子“恋物”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的体现 , 而并不是病态 , 会随着他的成长渐渐消失 , “过渡性客体” , 是过渡阶段 , 是个外来者 , 终究会和孩子分道扬镳 。
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 , 实际上亲子关系的质量和孩子对安抚物的依恋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 。 并且 , 孩子和安抚物之间的联结越亲密 , 在他们面对压力时就越能适应 。
也就是说 , 孩子总粘着洋娃娃和小毯子 , 不代表孩子就不和妈妈亲近 , 更不代表孩子安全感缺失 , 恰恰是孩子能“切换亲密”和“自我调节”的表现 。
但什么情况下 , 就要留意“恋物癖”了呢?
比如 , 孩子玩娃娃正常 , 但是不分白昼随时随地除了这个娃娃 , 和谁都不愿意相处 , 甚至因此带来了身心困扰 。 或是明明成年了 , 还把某个物品当做身体的一部分 , 甚至成瘾一般的依赖着 , 那可能 , 就需要好好找精神科医生、专业的临床心理咨询师聊聊了!
高质量的陪伴和爱 , 最稀缺
最后提醒爸爸妈妈 , 要透过孩子依赖安抚物这种表面现象把握孩子的状态 , 不要仅仅停留在顺应孩子的需求上 , 更要积极鼓励孩子 , 拓展和探索 , 帮孩子把世界打开 , 从各个方面真正地走向独立 。
也有妈妈吐槽 , 孩子的小破毯子啃了多年 , 都破洞且掉碎屑 , 担心太不卫生 , 但孩子依旧痴迷的不得了 。 如果孩子过分依恋安慰物 , 可以巧妙地帮助孩子减少依恋 , 例如想办法弱化和转移孩子的依恋对象 , 用兴趣转移法让ta“移情别恋” , 有利于缓解依恋的执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