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从“社恐”到“社牛”,我们还需要亲密关系吗?


无根|从“社恐”到“社牛”,我们还需要亲密关系吗?
本文图片
via.《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动物界 , 一个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要一大群整整齐齐” 。 而在某个分岔路口 , 与动物分道扬镳的人类 , 却逐渐开始了一个人的迁徙 , 甚至练就了一身即便聚居于城市 , 即便三五成群 , 也可以成为小小孤岛的本事 。
是的 , 城市化与科技的发展 , 正在培育着一个无根与越来越自适的时代 , 我们可以与路上随便碰到的一个猫猫狗狗亲密互动 , 却对其他同类拘谨、回避 , 甚至难以交流 , 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知道如何“亲密” 。
9 月 19 日 , 在科勒上海体验中心 , 科勒联合单向空间进行了一场以「直接亲密」为主题的对谈 , 许知远与舞台剧导演马俊丰、主持人李蕾分享了他们对「亲密」的感悟与思考 , 在他们看来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是最迷人的 , 而跨越距离 , 我们不仅要拥抱亲密 , 更要敢于亲密 。
无根|从“社恐”到“社牛”,我们还需要亲密关系吗?
本文图片
个体的无根
李蕾:看到今天我们对谈的主题“直接亲密”的时候 , 我第一反应是有些纠结的 。 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 , 还有摄像机对着我们要直播出去的情况下 , 我们要讨论“亲密” , 一个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已经如此不擅长的一个话题 。 项飙老师提出了“附近的消失”的概念 , 那么 , 在你看来真正消失的是什么呢?
许知远:这些年 , 我们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进程的改变 。 当然 , 巨大的改变跟整个数字社会的到来有关 , 我们正在完成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社会的转移 , 这里面带来很多观念的重组 。 当然 , 确实因为疫情的到来 , 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 。 而我们在中国这个成长的环境里 , 又有一个特别的感觉 , 就像在座的各位移民到上海来 , 我们很多人都在经历这样的内在移民 。 很大程度上 , 可以说 , 我们几代中国人都生活在无根的状态里 。 因为整个社会的动荡、社会变革太剧烈了 , 我们非常习惯摆脱自己的家庭 。 除了广东、福建一些中国传统更强烈的社会 , 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漫无目的的漂移之中 , 甚至我觉得 , 我们的生活都是以遗忘自己的过去、摆脱自己的家族传统为己任的 , 希望在一个新的地方获得一个空间 。
这里面带来一个巨大的能量 , 中国社会过去 40 年巨大戏剧性的增长跟这个巨大的能量有关系 , 这个能量会打破所有的关系 。 然后你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欲望、所有的热情都是在追求个人的成长 , 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 , 但是代价非常高 , 因为它使普遍的社会、个体陷入无根感 , 你可依赖的支撑点特别少 。 一个人在生活中是需要很多很多支柱的 , 支柱来自于大的有宗教、历史、传统 , 小的有家族、朋友、过去的同学 。 但在我们普遍的观念中 , 这些都可以迅速地扔掉或遗忘 , 只要换的渠道更好 。 这会带来很强的一种孤立感 , 这种孤立感因为数字技术的到来 , 因为疫情的到来 , 而变得迅速地加剧 。
当然 , 我们自己可能也有问题 。 大家越来越难以加入谈话 , 越来越难以进行过去那样形式的交流 。 每个人在掩饰自己这种能力的消失 , 同时开始拼命地强调自我 , 又开始不断地放大自我 。 所以 , 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非常恐惧妨碍他人 , 或者被他人妨碍的状况之中 ,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看起来很光滑、没有阻力的东西里 。 昨天听到一个词 , 叫做“点赞共同体” , 这后面其实是对光滑、对他人认可的巨大的渴望 , 也是对自我空洞的一个很明显的折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