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进展,是社会应激惹的祸

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 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为了更好地防治抑郁症 , 精神医学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抑郁症的“源头” 。
9月18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以下是报道全文 。
|中科大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进展,是社会应激惹的祸
本文图片
相关报道截图
简单来说 , 就是抑郁症“应激假说”认为 ,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如自然灾害、创伤后或长期处于高压的生活状态) , 他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过度激活 , 这会导致抑郁症状 。
【|中科大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进展,是社会应激惹的祸】以上报道中的研究就是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假说中的生物学因素环节 。 科研人员人为地令实验小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 , 小鼠就出现了抑郁样行为;接着再降低这个区域的激活水平 , 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就缓解了 。
这个研究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 科研人员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 , 可能最终开发出一款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过度激活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 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
这也是从生物学层面对抑郁症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 就像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新型抗抑郁药(SSRIs等) , 在整体上 , 确实令大量抑郁症患者缓解了症状 , 恢复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 对于抑郁症的诊疗发展功不可没 。
不过 , 从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 , 到利用这个成果研发治疗手段 , 再到这个治疗手段能在临床中使用 , 这需要非常长的周期 。 对于目前已经得了抑郁症的患者来说 , 如果希望上述研究开发出的新药物能解决问题 ,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
对于抑郁症患者、家属来说 , 我们应该聚焦的是这个研究的基础——抑郁症的应激学说 。
也就是说 , 抑郁症的“源头”是社会应激事件;应激导致大脑发生了生物学层面的相应变化;然后出现了抑郁症状 。
|中科大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进展,是社会应激惹的祸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物学层面的相应变化不是最初病因 , 而是发病机制的中间环节 。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来阻止、或减少这个生物学层面的相应变化 , 确实是有用的 , 可以缓解症状 。 就像一组齿轮中 , 中间的一个齿轮被减慢速度了 , 那其它齿轮的转动当然会慢一些 。
可是 , 如果最初提供动力的那个齿轮不停下来 , 甚至还加大了力量的话 , 那光靠中间齿轮的减速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 , 是治标不治本的 。
社会应激、或者说心理社会因素就是这个最初提供动力的齿轮 , 是抑郁症患者和父母最应该重视的因素;尤其是患者父母 。
社会应激大致可以分为2种情况:
第1种情况 , 个体遭受了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 , 比如地震、火灾、车祸、犯罪案件等等 , 在1个月内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 。
若不缓解 , 可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甚至是时间更长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
如果病情继续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 最终很可能会继发抑郁发作 , 甚至重度抑郁发作 。
第2种情况 , 个体未遭受过上面那些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 , 其经历表面看起来很平顺、平常 。
但其实在人生经历中尤其是成长过程中 , 他们多次遭受慢性应激事件 , 不断叠加后出现了抑郁症状 , 达到诊断标准后 , 确定罹患抑郁症 。
当然 , 上述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发生 , 共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 一般来说 , 第1种情况很好理解 , 也是大众有所警惕和意识的 。 可临床中因第2种情况得了抑郁症的人多得多 , 但这个根源却最容易被人忽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