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二 )


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家长告诉我:
在新加坡 , 卷不卷都是家庭自己可以选择的 , 要鸡娃有丰富的资源 , 要躺平也没人来给你压力 。
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文章图片
截图自“Eva老师在新加坡”
而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从小接受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 我决定陪娃体验以后再来判断孰是孰非 。
来新加坡之前 , 不少中介建议我们考政府学校 , 因为国际学校比较“水” , 更何况我替孩子选择的是一所“二类”国际学校 。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分为政府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 , 类似国内的公立、民办和国际学校 , 外国人都能读 。
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文章图片
政府学校最便宜 , 国际学校最贵 。
新加坡学校虽然没有固定的排名 , 但是也有大家认可中的梯队 , 比如一梯队的德威/UWC/新加坡美国学校/英华/东陵信托等 。
新加坡学校“水不水”?
身为教师 , 我深知教育体系里的复杂和个性化 , 我不太赞成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进行排名 。
尤其是国际教育 , 其本身就是多元、有特色和有个性的 , 很难进行标准化的评估 。
在上海 , 我替孩子选择的也是小而美的体制外双语 , 所以我们到新加坡以后 , 我们选择的还是一个低调的国际学校 。
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文章图片
学校的操场和图书馆
那么跟上海比 , 新加坡的二梯队国际接学校到底「水不水」呢?
举个例子 , 娃上了两周学后 , 忽然被社会学这门课里第一次的作业难住了 , 老师要求孩子在学习了两周的“变革”以后 , 设置自己的研究问题 。
娃一脸懵向我求助 ,
然而 , 作为一个生在国旗下 , 长在阳光里的社会主义中年人 , 我对于“变革”这个词的理解本身就比较片面 , 更不要说辅导中学生就这个话题来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问题了 。
这个时候 , 老师又进一步要求:这个问题——不能太具体 , 也不能太宽泛 , 不能局限于历史 , 还要易于分析 。
抓耳挠腮的孩子决定第二天去找老师求助:
娃:老师 , 我提不出问题 。
师:“变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娃:就是成立新的国家 。
师:那怎么解释“工业革命” , “科技革命”?
娃:那“变革”就是从旧的变成新的?
师:除了我们课堂上学过的法国大革命 , 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的变革吗?
娃:我大概了解 , 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 , 发生了很多变革 。
师:很好 , 那就围绕这个来提问吧 , 老师先给你推荐几本书 , 去图书馆看了再写问题 。
经过孩子的阅读和思考 , 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总算入了老师的法眼 , 最终选了其中一个问题被允许开展下一步的研究 。
最后娃上交的研究问题大意为:中国的变革如何改变了劳动者的生活?中国的变革在什么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民所拥有的权利?在中国变革中 , 百姓对皇权最大不满的矛盾源自哪儿?
在我看来 , 这样的社科教学肯定不“水” 。
因为孩子在课前就要做好大量预习准备 , 以便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师生和生生的思维碰撞 。
课后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 , 孩子需要及时请教老师 , 获得个性化的辅导 。
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文章图片
从上海国际学校离职后,我带儿子去新加坡继续“卷”,值得吗?
文章图片
研究“变革”的部分课堂笔记
大部分国际化学校提倡的全人教育也好 , 培养软实力也好 , 目标都指向都不仅仅是做题 , 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