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
【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 , 不慎被割伤 , 它很生气 , 转身狠狠地咬住了锯子 。 结果不出意外 , 嘴被割破了 。 蛇愤怒了 , 它认为锯子在攻击自己 , 于是它用整个身子缠住锯子 , 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 , 或许这条蛇到死都没明白 , 真正害死它的并非锯子 , 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 控制不了情绪 , 它就会吞噬我们自己 。 放眼过去 , 那些取得成就的人 , 都懂得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 因为他们会判断怎样对自己有益 , 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 情绪人人都有 , 将它爆发出来是本能 , 而妥善控制好则是一种本领 。 情绪若不加以控制 , 任其肆意发展 , 就会变成洪水猛兽 , 吞噬掉所有美好与幸福 。 不和旁人生气 , 活出修养画家陈丹青说:“我几乎从来不生气 , 因为我认为没必要 , 有问题就去解决 , 不要让别人的错误影响自己 。 ”《庄子·山木》篇中有一个故事 。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 , 眼看迎面一艘木船要撞了过来 , 这人喊了几声没得到回应 , 于是愤怒大骂船里的人 , 结果撞上来的是一只空船 , 刚才还满腔怒火的人 , 脾气瞬间消失了 。 这个人生气的原因和撞船无关 , 和船上的人有关 , 这是认知决定着的情绪 。 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组成 , 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 换言之 , 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 , 而另外的90%都是我们的认知 , 它是可以改变的 。 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 , 曾发生过一件事 。 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 , 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在欺负小孩 , “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 , 跟你没完!”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 , 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 , 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 , 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 。
文章图片
事后 , 臧克家问季羡林 , 明明被误解了 , 为何不还嘴?季羡林笑着说:“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 ,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 ,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 我不回嘴 , 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 。 ”开口骂人的一方 , 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 我们不还嘴就是胜利 , 既然胜利了 , 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俗话说:“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生气 , 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若无其事才是最狠的报复 。 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 , 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 。
文章图片
不和家人生气 , 活出舒心在一次访谈中 , 主持人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 , 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却说:“其实这个错误 , 我也常常犯 。 ”周国平还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 但克服本能 , 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 ”真正有教养的人 , 不会把礼貌尊重只留给外人 , 也不会把脾气暴躁留给最亲近的家人 , 再烦躁 , 也要给家人留一些温情;再难过 , 也要给家人留一个微笑 。 家是温暖的港湾 , 不是出气筒 , 把消极的情绪拦在门外 , 生活才能活出温暖舒心 。 如词人晏殊所写:“满目青山空念远 , 不如惜取眼前人 。 ”有时我们将生命中的过客百般关怀 , 却对一辈子会陪伴在身边的家人乱发脾气 。 但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纷繁复杂 , 家永远是那片治愈你的净土 , 家人才是值得我们一生珍惜守护的人 。 而人生最大的遗憾 , 就是对家人有所亏欠 。 趁一切还来得及 , 让最爱的人 , 看到我们最好的模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孔夫子说过:“饮食男女 夫妻感情不和,离不开两件事
- -01-自古婆媳姑嫂多不和 婆媳关系就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罢了
- 人生就像一条路径 人过五十,别轻易生气
- 新娘|看站姿就知道不好惹!新郎新娘当众吵架,女生气得把捧花扔在地上
- 不生气,是一生的修养和福气
- 支付宝|女营业员3次盗刷顾客花呗:与老公感情不和压力大
- 现在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婚后这三件事,就算再生气,也别往外说
- 心理学|生气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大?这项心理学实验揭示了科学答案
- |后半生,少生气,好好活
- 后半生,少生气,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