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毛”到“我们的故事”,他的漫画润泽千万读者( 二 )


《我们的故事》描绘的不是一个孩子 , 而是一群孩子的具体鲜活的漫画故事;这些孩子不是旧社会的流浪儿 , 而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儿童 , 他们在家庭和校园里 , 在学习、劳动和玩耍中 , 和弟弟妹妹、亲人以及同学 , 在养鸡、喂鸭、逗猫的日子里 , 发生了像冰糖葫芦一样一串又一串的故事 , 滋味酸甜可口 , 读起来爱不释手 。 故事中的“我们”是一个个自尊自强、明礼诚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孝亲敬老、热心公益的孩子 , 也是一个个调皮可爱、善良真诚、富有童真童趣的孩子 。
用爱的底色陪伴儿童成长
新书《我们的故事》让读者欣赏到了张乐平创作的除了三毛之外其他儿童题材的漫画 , 是继三毛漫画后 , 张乐平儿童题材漫画的宝藏珍品 , 首次出版全新的彩图注音版 , 为原作精心着色 , 并配以简练文字解说及注音 。 可以说 , 这是一套大师画给小学生阅读的弘扬美德、培养品行的儿童成长漫画故事书 。
从“三毛”到“我们的故事”,他的漫画润泽千万读者】《我们的故事》的底色是充满爱的 。 张乐平先生曾说 , “我觉得要为孩子画画 , 首先要满腔热情喜欢他们 , 真心实意关心他们” , “只有充满爱心 , 才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 就这样 , 张乐平先生满怀感情地绘制了百余幅天真、善良的儿童的漫画故事 , 用十年的时间 , 雕刻出向上、向善、向美的童年模样 。
爱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 , 就在一点一滴的细碎日常中 。 在《妈妈 , 我要洗脸了》《妈妈多辛苦啊》一组漫画里 , “我”看到小猫洗脸、妈妈洗衣服 , 产生了自尊自爱之心;《给小树保暖》《爱护小羊》的“我”将妈妈爱护“我”的爱传递出去 , 懂得爱自然、爱生命 。 爱是感情 , 也是品质 , 一种善的品质 , 这是儿童成长的根基 。 《铺草》《送菜》里 , “我们”帮助路人铺草、帮助老人提菜篮子 , 表达了对他人的善意 , 展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 《放回去》《这是场里的蛋》中 , “我们”将偶然所得的“幸运”——好吃的鱼和蛋 , 归还给饲养场 , 体现了善心的明澈纯洁 , 诠释了明礼诚信的优良品行 。
从“三毛”到“我们的故事”,他的漫画润泽千万读者
文章图片
从“三毛”到“我们的故事”,他的漫画润泽千万读者
文章图片
来源:上海徐汇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