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恩宠|林生斌伪善,江歌妈妈复仇,都是人性使然!吃瓜群众,快醒醒吧!( 三 )


所以 , 他们宁愿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剧情中 , 一遍遍自己感动自己 。 直到有一天 , 他们发现对方没有按他们预设的剧情演出时 , 他们恼羞成怒的同时 , 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丑是自己!
网络的世界里 , 道德法官 , 太好当了 。 唯一的门槛 , 是有键盘 。 动动手指 , 就可以了 。
这样的人 , 正是鲁迅笔下的看客 。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群众 , ——尤其是中国的 , ——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 ” 钱理群总结过鲁迅小说的特点:人们一边看别人 , 一边被别人看 , 由此而形成“看与被看”的模式 。 演戏和看戏 , 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
看客 , 通过消费别人的苦难 , 以此来满足自己空虚的精神世界 。
《祝福》里 , 祥林嫂痛失贺老六和阿毛后 , 逢人便哭诉 。 一开始 , 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 看她哭 , 大家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自己比她幸福得多) 。 但是 , 祥林嫂天天哭月月哭年年哭 , 人们又开始厌恶她 , 觉得她无比烦人 。
祥林嫂一遍遍哭 , 是因为 , 她内心藏着巨大的悲恸 , 哭诉是她宣泄情感的唯一渠道 。 如果不哭 , 她可能早疯掉了 。
祥林嫂 , 自始至终都是那个可怜人 。 她没有变 , 真正变的 , 是看客 。
看客并没有经历过丧夫丧子之痛 , 一开始出于本能 , 会深深同情祥林嫂 。 当祥林嫂天天哭时 , 他们便把看祥林嫂的哭 , 当成了一项不花钱的娱乐消遣 。 麻木 , 由此产生 。
人性的丑恶 , 早已被鲁迅看穿 。
对于一件公众事件 , 最初 , 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 当舆论一边倒的时候 , 你可能会选择随大流 。

这是“集体无意识” 。
集体无意识无处不在 , 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 多数吃瓜群众的跟风行为 , 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 他们把随大流当成自己的护身符 , 只有随大流的时候 , 才能让他们刷一把存在感 。
《乌合之众》里写道 , 个体一旦进入集体之中 , 智商就严重降低 。 为了获得集体认同 ,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 , 用智商去换取集体归属感 。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吃瓜群众 , 正是乌合之众的一员 。
三、男女确实有别 , 对自己好 , 永远没有错

林生斌的伪善 , 江歌妈妈的复仇 , 都是人性使然 。 骂林生斌薄情 , 劝江歌妈妈领养 , 在我看来 , 这些人可能不了解男女的情感区别 。
男女有别 。 尤其在情感需求上 , 区别明显 。
举个例子 。 同样是结婚 , 男性和女性的目的 , 真不一样 。
男性结婚 , 目的有三:第一 , 找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 。 第二 , 给自己传宗接代 。 第三 , 才是爱情层面的东西 。 也就是说 ,对男性来说 , 结婚目的的重要性依次是:照顾自己>传宗接代>爱情 。 看见没 , 爱情处于需求链的最低端(农村男性结婚 , 传宗接代会排在照顾自己前面) 。
男性结婚 , 目的有三:第一 , 找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 。 第二 , 给自己传宗接代 。 第三 , 才是爱情层面的东西 。 也就是说 ,对男性来说 , 结婚目的的重要性依次是:照顾自己>传宗接代>爱情 。 看见没 , 爱情处于需求链的最低端(农村男性结婚 , 传宗接代会排在照顾自己前面) 。
而女性结婚 , 大多会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其次 , 才是靠嫁给男性改变命运;最后才是生儿育女(农村女性前两个顺序会颠倒) 。 为了爱情 , 有些女性甚至不惜裸嫁(比如林生斌的前妻朱小贞)
再来看关于再婚的例子 。
男性丧妻 , 一般都会再婚 , 而且会很快 。 女性丧夫 , 未必会再婚 。 就算再婚 , 也会过很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