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女性:摇摇晃晃的40岁( 四 )
舞台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触不可及 , 在陈舟、顾怡然和李青的生活里 , 平衡和安全感的获得与重建是缓慢渐进的 。 比如寻找新的事业路径 , “多挣些钱” , 也寄托了缓解倦怠的期许;比如尽力建立和维护温暖的居所与人际关系 , 安顿父母和自己的余生 。
前年陈舟做了个不大不小的手术 , 雇的护工把她照顾得很妥当 , 这让她感到 , 有良好的经济能力 , 很多问题解决起来会变得容易些 。 去年她开了工作室 , 接洽一些文案策划、纪录片脚本写作之类的工作 , 内容多是带有官方色彩的 , 例如县市宣传片 , 不太适合安放陈舟的文艺理想 , 但能让她感到安全 。 “锐气和时间都不够了 , 不愿意面对失败” 。
她定期和几个朋友聚会 , 这个小圈子很固定 , 不接纳新成员 。 向外的欲望和热情减退 , 陈舟在熟悉的环境和陪伴中获得安定的感觉 。 她也没有对感情和亲密关系完全失去念想 , 虽然觉得目前自己过得挺自在 , 但“说不定到五六十岁找个老伴呢” 。
本文图片
图|陈舟家中的阅读角
回到北京的李青 , 把在异国“修行”的那段经历写成了专栏 , 也受一些类似机构之托 , 为他们编写公众号 , 传递她觉得自己在“修行”课程中感受到的某种“美好和慈悲” 。
这期间 , 她得到一个政策房的购买指标 , 在海淀买下了一处房子 。 去看房那天 , 车刚到海淀西北角附近 , 山水扑面而来 , 照进眼里 , 李青当即决定 , 就在这里买房 。
她幸运地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户型 , 大大的露台 , 正对着青绿的山 。 李青花了三个月 , 从跑建材市场到挑窗帘、买花 , 一手一脚筑起自己的巢 , “每天去房子的路上就特别开心 , 觉得生活充满光” 。
“最困难的是很想谈恋爱 , 想分享我的生活给喜欢的人” , 而那个人还没出现 。 但周末一个人在家 , 看书、做饭 , 在露台上发呆 , 也充满喜悦 。 “有房以后 , 觉得有了庇护所 , 心可以安稳地停驻在这儿了” 。
顾怡然开始带父母在老家看房 , 她准备买个大些的房子 , 能够容纳自己的工作室 , 这样她就可以把工作都搬回老家 , 陪伴父母 。
多年经营下来 , 顾怡然接到的工作邀约源源不断 , 不过近年 , 创作瓶颈期到来了 。 “原来以为绕过了家庭孩子这些琐碎的事情 , 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直达目的地 , 但是不可能” 。 新风格层出不穷 , 她发现自己的反应速度已经追不上年轻人了 。
过年回老家 , 和表弟表妹一起去给家族长辈扫墓 , 路上她对一向和自己感情很好的表妹说 , 以后我把墓地买到你旁边 , 将来你孩子给你祭扫时 , 顺便给我添柱香 , 就行了 。
至于养老 , 她跟母亲说 , 如果表妹的孩子愿意的话 , 就和孩子签个协议 , 请孩子在她晚年生病、行动不便时照顾她 , 等自己去世 , 把所有资产都赠给孩子 。 如果孩子不愿意 , “就招聘” , 条件同样 。 总之 , “现在多打拼 , 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 。
现在顾怡然一有空 , 就回老家看父母和小琪 , 前些年背着满世界跑的无人机搁下了 。 今年写了几个不错的作品后 , 她终于觉得 , 自己还可以 , “又有点人样了” , 情绪也有了好转 。 她觉得豆米和想想还在陪着她 , “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 。
爱宠离开的那年冬天 , 悲伤的她去名古屋散心 , 没有看到自己期待的雪 , 只有一片在寒风中瑟缩的屋顶 。 她无法忍受那份凄清 , 提前坐上了返程的车 。 顾怡然的手冷得发僵 , 想把包里的手套拿出来 。 手伸进包中 , 陡然触到一片温暖 , 她反应过来 , 那是贴着她身体的 , 装着豆米和想想骨灰的那个抱枕 。 “它们都死了 , 还在温暖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青青子|女性,如何免于恐惧地生活?
- 事业单位女性,55岁和60岁退休,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后者?
- 随着离婚率节节攀高 为什么大家对带儿子的女性如此敏感?
- 全职太太|女性回归家庭,是全职太太还是免费保姆?
- |牢记:五十岁左右的女性,究竟喜欢多少岁的男人?!
- 脱单|什么样的女人脱单难?往往这5类女性相对更容易在名单
- 这个时代 脱不花|17岁辍学,19岁当董事长,她未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机会
- 42岁高圆圆复出演职场女性,就这?
- 01我曾经看到一个可怜的女性 二婚的女人,为什么总是爱错人?
- 婚姻|若男性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是吃亏的,那么女性在婚姻中是否更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