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入夏以来 带芒的阳光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入夏以来 , 西安市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西安作为“火炉城市”果然名不虚传 , 温度热到让人怀疑人生 , 出门更是需要勇气 。 从踏出房门的那一刻 , 烧烤模式就自行启动 。 在强烈阳光的暴晒下 , 不仅空气中热浪滚滚 , 地表更是有些“烫脚” 。 前一段时间 , 6月17日下午14时 , 西安泾河站地表温度达74.1℃ , 打破其观测史最高纪录 , 可以说达到了“煎蛋”级别的高温 。 这难熬的酷暑季节 , 多少人的命都是空调给的 。
这些天 , 因为工作需要 , 我每天都要出门 。 太阳的金色岩浆滚烫地淋下来 , 一个人在明亮到白茫茫的光照中 , 昏头昏脑地向前走着 , 世界好像恢复了史前的寂寞 , 我体会到阳光的晶体刺入皮肤的感觉了 。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 在头顶寂寞燃烧 。 一根根放射的太阳金芒 , 毫不留情将我灼伤 。 “芒刺”原本指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 , 当人被强烈的阳光劈头盖脸炙烤的时候 , 皮肤也会感受到一种被穿刺的痛楚 。 是的 , 那是盛夏三伏天带着芒刺的阳光 。
文章图片
想起新诗史上承上启下式的大诗人昌耀 , 在其《凶年逸稿》的结尾 , 也曾描写过这种如同“芒刺”的阳光——
我以极好的兴致观察一撮春天的泥土 。
看春天的泥土如何跟阳光角力 。
看它们如何僵持不下 , 看它们喘息 。
看它们摩擦 , 痛苦地分泌出黄体脂 。
看阳光晶体如何刺入泥土润湿的毛孔 。
看泥土如何附着松针般锐利的阳光挛缩抽搐 。
看它们相互吞噬又相互吐出 。
看它们如何相互威胁、挖苦、嘲讽 。
看它们又如何挤眉弄眼紧紧地拥抱 。
啊 , 美的泥土 。
啊 , 美的阳光 。
生活当然不朽 。
《凶年逸稿》写于1961—1962年之间 , 其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前后 。 全诗最后落脚于“泥土”与“阳光”的角力 。 如果说“泥土”象征着大地上的万千生命 , 那么“阳光”则象征着从天而降的苦难 。 为什么要用阳光来象征苦难呢?在通常的文学中 , 阳光难道不是光明的希望的象征吗?而这里的阳光却要“刺”入泥土 , 泥土也因为它“挛缩抽搐” 。 这里的阳光难道不是作为痛苦象征而出现的吗?昌耀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流放生涯和边缘化的生存 , 却并不因此在诗中倾诉命运的创痛 。 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 , 反而使他的思想越加丰富而深邃 。 苦难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痛苦 , 它还带来了生存的力量和厚度 。
炫目的高处的阳光 , 是催促万物生长的鞭子 , 鞭子狠狠地抽过来 , 让人茫然恍惚 , 让人肉体痛楚 , 但是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存的全部壮烈” 。 意识到自己身上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 最后诗人发出了“生活当然不朽”的感叹 。 生活以以暴戾开场 , 最后却以温柔收尾 , 在众生的斑驳中寻找斑斓 , 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
文章图片
深刻领受过白花花的毒辣日头 , 为了生计在烈日下奔波辛劳过 , 才懂得带芒的阳光的滋味吧?
阳光如泻 , 无尽照耀 。 高温让整个城市像个烧透的砖窑 。 烈日当头时 , 那些仍然要在酷暑下挥洒汗水的人 , 他们都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
晒得黢黑的环卫工人 , 长时间游走在大街小巷里 , 从天还不亮的时候就开始打扫 , 不辞辛劳地从早忙到晚 。 在吊篮上高空作业的安装工人 , 穿着长裤长袖把自己捂得厚厚的 。 骑着摩托车送货的快递员 , 在大街小巷穿梭、踏“热浪”而行 。 在路口 , 一名交警在烈日下执勤 , 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 一名外卖小哥顶着烈日向下一个送餐点疾驰 , 脸上的汗止不住地往下流 。 夏天的烈日快要把柏油路晒化了 , 养护工人们却要顶着高温施工 , 对道路进行养护和维修 。 电力工人在高温下排查线路 , 第一时间赶到故障点进行维修 。 建筑工人高温下依然在工地砌砖 , 不管多么辛苦都要劳作 , 换取沾着汗水的酬劳 。 街边还有零星的小摊小贩 , 顶着烈日在路边叫卖 , 或是满头大汗地称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闻秋声原创文章 有远见的人,看得清,真正值得用心交往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 作者:闻秋声原创文章 爱到深处,女人虽然,感觉自己很渺小,但是仍然愿意拼尽全力
-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作者:陈定媒体报道 人们何以关注这起家暴个案
- 作者:黎荔想起郁达夫《故都的秋》写到北国的槐树 对于夏天的细微感觉
- 作者/同羽一个女生告诉我 所谓的断联,只是你个人沉迷于假设中的一种挽回方式
- 作者:黎荔相比与北方 南方的轻盈
- 作者授权‘田氏文化’网络平台发布 水龙节有感田福宏 <...|【田氏文化】水龙节有感 文/田福宏
- 作者:子墨《菜根谭》有言:“天扼我以遇 释然也是自渡,被岁月消磨,有些事似乎已被我遗忘很久了
- 作者:苏格(富书专栏作者)《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这本书提到:“人最强...|人生本苦,生活实难,何必再自加负重,“超载”前
- 人到中年最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