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
白日不到处 , 青春恰自来 。 苔花如米小 , 也学牡丹开 。 ——袁枚《苔(其一)》
偶然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 , 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 , 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 , 那么我就自杀 。 ”这句话出自一名大一学生之口 , 由梁晓声在他的书中转述 。 梁晓声在书中说 , 刚听到这句话时 , 他的脊背甚至有些发凉 , 更是不禁疑惑:做一个平凡的人 , 真的那么令人沮丧吗?
文章图片
不知从何时起 , 平凡 , 似乎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词语 。 心怀傲气的青年 , 不怕死 , 最怕平凡;望子成龙的父母 , 总是叮嘱子女要出人头地 。 在很多人心里 , 仿佛只要平凡地活着 , 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 然而 , 正如路遥所说 , “我们总是习惯于被王者震撼 , 为英雄掩泪 , 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归于平凡 。 ”人们常常标榜英雄 , 却忘了 , 普普通通 , 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 与其用一生对抗平凡 , 倒不如将眼前日子过得圆满 。 01平凡 , 不代表平庸清朝有这样一位文人 , 善作诗文 , 与纪晓岚并称 , 会讲鬼故事 , 《子不语》大名鼎鼎;懂吃 , 著《随园食单》;连《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 也被他买下 , 打造成“随园”景观 , 每逢佳节 , 必是游人如织 , 而他也在其中 , 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没错 , 这位文人就是袁枚 。
文章图片
【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然而 , 这样的袁枚 , 其实也只是在一个落魄的书香家庭长大 。 家境贫寒 , “书非借不能读” , 说的就是年少的他 。 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 , 他也早早就立下了考取功名、成就不凡的壮志 。 也曾抱着极大的热情 , 在县令的小官职上 , 为百姓作了不少实事 。 只是官场虚伪不堪 , 袁枚实在不愿苟且 , 34岁 , 他就毅然选择了辞官 。
文章图片
离开了曾经理想的出仕之路 , 袁枚用积攒的俸禄购置随园 , 又将其设计重建 。 经费不够 , 他就将园林的田地、池塘出租 , 又自己跑到外地做几年县官 , 十来年 , 才终于将随园改造完 。 辞官归隐五十载 , 他应约撰写各种诗文 , 印刻、销售自己的文集 , 在随园里开私塾 , 招生授课......一没家世背景 , 二没祖产财力 , 一个标标准准的普通人 , 自谋生路 , 他还是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
文章图片
白日不到处 , 青春恰自来 。 苔花如米小 , 也学牡丹开 。 ——袁枚《苔(其一)》
在没有阳光的荫蔽处 , 青苔生长得无声无息 。 苔花轻轻小小 , 虽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 却也总是开放得那样淋漓 。 以苔喻人 , 这首小诗 , 正是袁枚一生最好的写照 。 顾城说 , “生如蚁而美如神” , 做个普通人 , 平凡而不平庸 , 渺小但坚韧 , 真挚且勤恳 , 不问富贵 , 只求心安 , 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 踏实而尽兴地活着 , 也不错 。 02生活 , 最需一颗平常心人到暮年 , 穆旦说 , “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一生 。 ”小时候总以为自己会成为盖世英雄 , 长大后才意识到 , 自己也不过世间最普通的一个 。 “打扮漂亮 , 18岁是天堂 , 我们的生活甜得像糖 。 ”曾经高唱着《NewBoy》的朴树 , 为了做音乐 , 大二就选择了辍学 , 没有启动的资金 , 又莽撞地跑去找高晓松卖歌 , 理由是不愿与世俗为伍 , 只想攒够钱 , 做自己的音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