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特|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

前苏联小狗——“莱卡”
1957年11月3日 , 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二颗人造卫星 , 卫星上搭乘了即将飞上太空的第一个地球生命——小狗“莱卡” 。
艾伯特|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
文章图片
“莱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进入专门为它设计的、火箭头部的加压密封舱内 , 开始了太空征程 。 但不久之后 , 前苏联官方之后公布了“莱卡”命运的官方版本:“莱卡”完成了长达一周的飞行任务 , 到达离地球1600公里的高处后死去 。
但在2002年 , 当时的生物医学家马拉山科夫揭示了关于“莱卡”命运的真相:其实 , “莱卡”当年刚飞上天没几个小时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 。 原来 , 科学家们在“莱卡”身体表面和皮下安装了感应器 , 用来监测它的呼吸和心跳 , 进入太空后 , 监测数据会自动传回地面 。 “莱卡”身上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 , “莱卡”上天不久 , 心率达到平日的三倍 。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 “莱卡”承受着巨大的痛楚 。
艾伯特|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
文章图片
如果前苏联小狗“莱卡”未被吓死 , 那么等待它的命运其实也很残酷 。 在科学家们收集完感应器传回的数据后 , 它将吃完最后一顿含有剧毒的晚餐 , 然后安静地死去 。
听起来残酷的安乐死 , 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项“动物福利” 。 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 , 人类的太空技术才刚刚起步 , 科学家们尚无法预测假如动物上了太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 科学家也完全没有把握动物们在安全地到达太空后 , 能够安全地把它们带回地球 。 以安乐死的方法结束生命 , 对许多动物来说是身体痛苦的终结 。
即使到太空科技发达的21世纪 , 许多成功回归地球的动物也要接受安乐死的命运 。 因为除了失重 , 动物们在太空中还要经受大剂量的太阳和宇宙辐射的考验 。 2013年5月 , 俄罗斯一个装载老鼠、蝾螈等生物上太空进行测试的太空舱返回地球 , 在长达1个月的太空旅程后 , 大部分被送上太空的动物均因强辐射“壮烈牺牲” 。 幸运生还的动物也要接受安乐死 , 然后被解剖、研究及分析 。
艾伯特|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
文章图片
“莱卡”短暂的太空旅程证明 , 哺乳动物能够承受火箭发射后一定的严酷环境 , 为载人飞行铺平了道路 。
美国猕猴——“艾伯特”家族
前苏联科学家爱把狗送上太空 , 美国科学家则更热衷于让猴子成为“太空先锋” 。 不幸的是 , 大多数美国“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实验中魂断九霄 。
1948年6月11日 , 带着美国人民的希望 , 猕猴“艾伯特一世”随“V-2远程火箭”发射升空 , 但不幸的是 , 这只猕猴在飞行途中死于窒息 。 “艾伯特一世”连看到机会的机会都没有 , 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第一“猴” 。
艾伯特|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
文章图片
1949年6月14日 , 美国猕猴“艾伯特二世”终于被送到了距地面134公里高的地方 , 成功获得“太空第一猴”的桂冠 。 返回地球时 , 火箭的降落伞出了故障 , 在火箭和地面猛烈的撞击中“艾伯特二世”灰飞烟灭 。
1949年9月16日 , 猕猴“艾伯特三世”搭乘的火箭在升空到一万米时发生爆炸 , 导致“艾伯特三世”尸骨无存 , 此后 , 美国科学家又先后将“艾伯特四世”、“艾伯特五世”两只猴子相继送上太空 , 它们都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先后遇难 。 美国宇航局甚至没有详细记录这两只猴子的死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