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老屋横跨广东广西,兄弟同住一屋户籍却不同( 二 )
奇妙:同住一屋户籍却不同 , 两广兄弟乃一脉相承
由于年代的变迁 , 这座老宅左右两边的房间 , 目前已被春英公的一些后人继承 。 “门口左边有3间房子是我的 , 但我早已不在里面住了 。 ”采访中 , 今年73岁的李胜昌走了进来 , 他说这3间房子是祖传下来的财产 , 他和儿子都出生在这里 。
在李胜昌的印象中 , 他祖父那一辈 , 住在进门左边那排房子的同族兄弟户籍都是广东的 , 住在右边这排房子的同族兄弟户籍则都是广西的 。 小时候 , 尽管兄弟们户籍分属两广 , 但他们每天都是在堂前屋后一起玩耍 , 说着相同的语言 , 喝着同一眼山泉 , 风俗习惯也都是一样的 。
李胜昌拿出一本族谱和一些年代久远的资料给南国早报客户端采访人员看 。 从族谱上推算 , 他已是春英公的第十四代子孙 。 一份老旧的《房屋产权公证书》显示 , 李胜昌的3间房子已在1991年进行过公证 , 是由当时广东省信宜县颁发的证明 。
李胜昌说 , 之前他一直在广东东莞工作 , 退休后才回到村里居住 , 他的一个儿子于2000年前后才从这里搬出去 。 近日 , 他也关注到有媒体对这座房子的报道 , 但并不像有些媒体所说“房子内有一条广东广西的分界线 , 将老宅分成不同行政区域的两边” 。 其实 , 这座老宅与其他老宅不同之处 , 是里面曾住着不同户籍的两广兄弟 。
意义:互通有无两广一家亲 , 促岭南经济整体向好
居住在入门右边的广西籍春英公后人 ,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全部搬出去居住 。 今年87岁的潘丽英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 她在春英公祖居的房子里住了几十年 , 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广西户籍身份与其他叔伯兄弟的广东户籍身份有何不同 , 平日里 , 大家遇上困难都是互相帮助 , 互通有无 。
目前在南宁定居的83岁老人李天凡回忆 , 小时候他是在春英公祖居里长大的 , 到了17岁才离开家乡到南宁发展 。 直到现在 , 他还不清楚 , 为何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堂兄弟姐妹 , 却存在不同的出生户籍?不过 , 他们户籍虽不一样 , 但以前村里的田地 , 大家都是一起去经营种植 , 山上的牛羊也是一起去放养 。 在这一带 , 不管是广东还是广西的中小学 , 他们都可以就读 。 在圩日 , 两广村民你来我往 , 土特产等农副产品交易活跃 。
杨村镇界牌村村支书李新宗介绍 , 居住在界牌村的两广村民 , 基本上都姓李 , 他们都是春英公的后代 , 目前不少于1万人 , 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 每年春节前后 , 村前村后停放的汽车车牌 , 基本都是“桂”或“粤”字开头 。 上下界牌村的村民互相串门、一起举办文体活动 , 大家没有任何地域因素造成的交流障碍 。
“春英公祖居的存在 , 真正诠释了‘两广一家亲’的兄弟情义和家族情怀 。 ”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邱晨(民族学博士)表示 , “上界碑村”与“下界碑村”虽分属不同的行政划分区域 , 但村民们同根同源、同宗同族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上下界碑村即是广东与广西的缩影 , 两广人民语言相近、风俗相似 , 共同筑成了岭南风俗文化 。 “两广一家亲”在经济上贸易频繁 , 优势互补 , 协同合作 , 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 , 也增强了岭南区域经济整体向好发展 。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张海林|她发朋友圈向300人借钱,一晚上凑齐30万,“债主”大半是陌生人……
- 一般来说 七旬老人的养老妙招:退休金5千,上交3000给子女
- 在十多年前 75岁退休大爷直言:去养老院养老就是一场“无止境”的金钱交易
- 40岁了在国企做普通员工,每月只有3000元,还有没有出路?
- 家有一老 生于1917!日照这位百岁老人过生日!一个习惯保持了80多年
- 战友 40多年后,曾经从红旗公社走向西藏52师154团的战友,相聚了……
- 北京独居大爷曝 光1300平住宅后,我才明白有钱从来就不等于富有
-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男友相恋多年 为什么有些女孩会嫁给父母不喜欢的人?其实原因很简单
- |凤凰男隐忍多年,风光时遭到报应,退休的岳父给他上了一课
- 父亲是副部长,岳父是邓 小平,他花3000万为中国夺回三件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