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说:“勿以不孝口 , 枉食人间谷 。 天地虽广大 , 难容忤逆族 。 ”
又说:“孝顺还生孝顺子 , 忤逆还生忤逆儿 。 ”
关于劝说孝道的古训很多 。 很多人认为 , 儿女应该无条件地孝顺老人 , 就算老人有天大的过错 , 也要原谅 , 毕竟是血脉相连的关系 。
其实 , “孝道”两个字拆开来看 , 不仅仅要孝顺 , 还要讲道理 。
任何事情 , 都可以追根溯源 , 有因有果 。 老人是否过得好 , 一方面是儿女的关照 , 一方面是“自爱” 。 唯有两方面结合 , 才能安度晚年 。
一个人在生龙活虎的时候 , 不会感受到儿女的作用 , 一旦走不动了 , 进入苟延残喘的阶段 , 家风的传承 , 儿女的孝心 , 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
文章图片
02
老人是否被儿女孝顺 , 中年时就有了征兆 。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 , 女儿顾佳忽然梦见父亲犯病了 , 她因此担心独居的父亲 , 并且请父亲到自家来住 。
父亲拒绝了顾佳的请求 , 并坚持要去养老院居住 。
【01古人说:“勿以不孝口 儿女是否孝顺父母,取决于儿女的格局和良心】虽然顾佳的愿望落空了 , 但是孝心一目了然 。
认真观察一番 , 就会发现 , 顾佳的孝心 , 不是空穴来风的 , 而是事前就设下了“伏笔” 。
顾佳的母亲 , 很早就过世了 。 父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她长大 , 并且帮助她成家立业 , 还帮忙带外孙 。
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儿女就是咱们前世的债啊!没本事咱们就当好那渡人的船 。 ”
按照常理 , 父母是一条大船 , 载着儿女在风雨里穿梭 , 想尽办法让儿女在美丽的彼岸上岸 , 然后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
可是 , 很多父母 , 存在道德素质不高、自以为是的问题 , 导致儿女之间矛盾不断 , 儿女也变成劣质的人 。
其一 , 父母最爱的孩子 , 往往是最没有用的孩子 。
很多父母 , 想尽办法让读书厉害的孩子 , 一步一步走出家乡 , 去远方谋生 。 并且把积蓄都掏出来 , 给远方的孩子在城里安家 。
没有出息的儿女 , 只能在家门口打工 , 或者接过父母的家业 , 苦苦经营 。
“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顺” , 父母老了 , 真正的依靠是“没有出息的儿女” , 而那个远方的孩子 , 要么给一点赡养费 , 要么“销声匿迹” 。 这样一来 , 就出现了家庭内耗 , 真心赡养父母的孩子 , 也会发牢骚 。
其二 , 无底线地对儿女好 , 会被当成理所当然 。
中年的父母 , 没有远见 , 把所有的钱财都给了儿女 , 以为老了 , 可以有依靠 。 可是 , 儿女们觉得 , 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少 , 孝心就消失了 。
有远见的父母 , 会留一手 , 准备房子、钱财等养老必需品 。 就是走不动了 , 起码还能去住养老院 , 能自己负担生活费用 。
其三 , 父母没有孝顺家里的老人 , 家风就败了 。
父母不孝顺老人的做法 , 一旦被儿女看到了 , 就会导致“有样学样” 。 因此 , 父母的老年生活状态 , 就是自己中年时对待老人的样子 。
文章图片
03
儿女是否孝顺父母 , 取决于儿女的格局和良心 。
孩子能否走多远 , 取决于父母的格局大小 。 这是公认的一种说法 。
反过来看 , 儿女的格局 , 决定了父母的结局 。
没有格局的儿女 , 紧紧地盯着父母手里的钱 , 而不是自己去赚钱;盲目服从枕边人 , 忽视了自己的形象;总是斤斤计较 , 记得父母的不好 , 忘记父母的不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余秀华|“余秀华,你活该被打”
- 霞光|文化|静美黄昏
- 修行|爱过才懂得:真爱,是一种“修行”
- 01明朝富豪沈万三有一条致富经:“货无定价 真正可以伤害到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身边的人
- 霍桑《红字》:“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 感情之事更是如此,尤其是你自毁婚姻之后,进退两难
- 夜太美!夜景亮 城市经济“活”起来
- 四川|四川一面部烧伤女孩孕妇照获百万点赞,“丈夫就像生命里的一道光”
- 生命里|人生过半,不管你多穷,别人的“旧衣服”,都不要再穿
- 妻子|已婚男人,对老婆持续“偏爱”的诀窍:“作”一点
- |会“凹造型”的云刷屏朋友圈,气象专家说ta夏季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