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你母亲生病是可怜,但不归我管”,三年后,我把这话还给了前夫
【莺莺|“你母亲生病是可怜,但不归我管”,三年后,我把这话还给了前夫】我有酒和茶 , 你有故事 , 就来找我 。
点上面『关注』 , 你就是我的人了 。
本文图片
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 , 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 人的肉体需求是很有限的 , 无非是温饱 , 超于此的便是奢侈 。 奢侈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 人要奢侈起来是没有尽头的 。 ”
他列举的例子都比较典型: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 , 不觉得有什么欠缺 , 可是 , 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 , 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 , 有必要也买一辆 。 富了总可以更富 , 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 , 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 , 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 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 。
他的这番话不是否定自然需求基础上的其他需求 , 有需求没有错 , 关键是“是否必要” , 以及你是否因此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 。 如果一个画家只盯着赚钱 , 就顾不上真正的艺术追求了;如果一个学者只盯着赚钱 , 也就无所谓科学的良心了 。
人的生命是由外在生命和内在生命共同组成的 , 只在乎外在生命的需求 , 内在生命必然会荒芜 , 从而会有不好的心态 , 各种心理问题 , 时而感到无聊和空虚 , 这样的人生过着过着就没有意义了 。
本文图片
朋友莺莺吐槽前夫时就提到了“需求”的问题:“当初我妈生病需要用钱的时候 , 听他说了‘你母亲生病是可怜 , 但不归我管’这句话之后 , 我就明确告诉他 , 迟早我会把这句话还给他 。 他不相信 , 还跟我离婚 , 结果如我所料 , 三年后我把那句话还给了他 , 让他知道他所定义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错误的 , 我所定义的才是正确的 。 既然如此 , 从今往后 , 我只以取悦自己为信念去活 , 我可以尊重别人 , 但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错误观念强加于我 。 ”
她前夫的问题跟周国平说的那种情况一样 , 很多人应该也接触过这样的人:他们在结婚以后只顾着跟人攀比 , 只顾着爱面子 , 认为别人有的东西 , 自己也必须有 , 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 , 于是就盲目模仿别人买车 , 买这买那 , 哪怕买了之后丢在一旁不用 , 觉得只要有 , 就不会被人看不起 。
这样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分不清孰轻孰重 , 该重视的问题不重视 , 只盯着一些很浅显的问题 。 就拿莺莺和她前夫来说 , 她母亲生病需要用钱 , 这种事肯定比他的攀比心更重要 , 然而他却认为不重要 , 还向妻子灌输自己的错误观念 , 被妻子反驳了就要离婚 , 这就导致他给自己挖了个坑:他把钱都用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 等到他母亲生病真正需要用钱时 , 他却无钱可花了 , 此时他向前妻求助 , 毫无疑问会被拒绝 。
这牵扯到的不仅有“人性”的问题 , 还有是否懂得“取悦自己”的问题 ,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来讲一下 。
本文图片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大家应该对《论语》中的这句“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都不陌生 , 意思也很好理解 , 要求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 , 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和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 , 不损人利己 , 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
这句话和“取悦自己”的关系是:当我们用“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要求自己的时候 , 我们不会在与人相处的时候 , 变成别人讨厌的人 , 这样就可以维系好一些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 , 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 , 包括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其他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你且悄悄努力,慢慢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卡耐基告诉你:提升女人气质的方法,在于这四点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