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
在日本 , 自杀已经成为一种“变态式”的社会问题 。 一条曾对摄影师千贺健史的项目《自杀潮》进行过报道 , 图为常发生自杀案件的东寻坊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数据 , 是离婚后男性惊人的轻生比例 。 自杀人数中男性占绝大部分 , 而男性自杀率最高的是离婚的人 , 其次是丧偶的人 , 基本上每年都是这样的情况 。
总之 , 大家应当认识到现在即便结了婚 , 还是随时可能回归单身 , 单身问题不光是未婚者需要考虑的事 。
本文图片
无论是未婚化、晚婚化、少子化、老龄化 , 还是离婚数的增多 , 它们是随着整个社会向“单身社会”发展 , 一起出现并相互关联的 。
这是整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面临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独自生活的能力” 。
本文图片
1、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 单身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随意地独自生活 , 而是调整结构 , 形成关于家庭、地区、公司的新的共同体 , 个体间相互自立的社会 。
在原有的家庭共同体下 , 人们很容易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 。 虽说是孩子、夫妻、家人 , 但是想让对方一直照顾自己 , 可能最终都是幻想 。 前面提到的丈夫对离婚和丧偶的承受力之弱的数据 , 就是典型的例子 。
2、因此 , 要获得“独自生活的能力” , 前提就是要与更多的人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
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没有与任何人建立连接 , 那ta就像孩子一样 , 只依靠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人 , 一旦现实生活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 就会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 , 难以接受 。
不管有没有另一半 , 结不结婚 , 如果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 , 就会减轻对某一个人或物的过度依赖 , 能自主地在不同的状态和情况下 , 选择依靠某人或某物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
一条报道过的韩国首尔超强同居房:72名陌生的单身男女同住 , 出房门就能社交 , 与不同人建立联系 。 这种共享居住的案例在世界各地逐渐流行起来
3、单身社会下 , 我们迎来了更多样的家庭形式 , 不再只有婚姻和血缘上的家庭 , 我反而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
日本的御宅一族就是一个代表 。 他们因为兴趣爱好、相同思想而“进入一个社区” , 即使没有所属关系 , 不在一起生活 , 也可以互相帮助 , 并自由地与外界不同的人连接 。 我想 , 这种新的家庭形式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建立起来 。
4、如今 , 比起物理上的单身 , 心理上的孤立感更值得我们关注 。 曾经有一项针对父亲们的调查 , 问父亲们“生活中 , 哪里是你心灵的栖息地?”很多父亲的回答都是“厕所”、“车里”、“浴缸” 。
5、进入单身社会 , 如何让每个单独的“个体”体会到认同感和成就感才是关键 。 这一点上市场的反应还是很迅速的 , 便利店、“一人食”、共享经济、众筹……
每个人的幸福仓库是不一样的 , 孩子、消费、工作、追星、游戏……我们应该认可每一种幸福的形式 。
幸福的关键 , 并不在于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等 , 而是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有不停追求幸福的行动力 , 以及无论多小的一件事 , 你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陈浩民|陈浩民携妻度假庆祝结婚11周年,妻子穿泳装出镜,看不出生过四个娃
- 想必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一定是后悔结婚的吧。|恋爱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想和对方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 本文转自:中国蓝新闻“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 把结婚誓词过成了现实 海宁好丈夫2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
- 结婚|女孩子,有些苦希望你永远不要尝
- 以前按照传统结婚 姑娘遇到爱算计的男人时,要学会及时止损
- 我和媳妇结婚5年 一个人越来越沉默,即便是对着家人也无话可说,这究竟是怎么了
- 人生不易 单身老人都希望通过找个搭伙老伴携手过余生
- 俄乌战争之后 结婚之后的女人会更有韵味,再加上自身优秀的条件
- 阿莹是销售部经理 关于对于有些女生说的“结婚不将就”你怎么看?
- 读者来信如是说:我和丈夫结婚已经三年了 婚姻生活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我的心里依然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