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美妆产品价格渠道说了算?( 二 )


涨价是为了“降价”?
“品牌调价很正常 , 特别是对于国际大牌来说 , 基本都是只涨不跌的 。 因为降价会对品牌主要消费者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 会让他们认为产品‘不值那个钱’了 。 ”从事美妆行业多年的程先生对采访人员表示 , 本轮美妆巨头的涨价 , 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们“急了” 。
今年一季度 , 各大美妆巨头在中国或亚太市场的业绩普遍不太好看 。 资生堂集团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跌了20.6% , 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了10% , 雅诗兰黛集团亚太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3.91% 。
“一边是原料价格上涨 , 产品卖不出去了 。 一边要维护‘大牌’‘不能降价’的身段 。 矛盾之下 , 肯定得先涨价 , 因为涨价了才有空间‘降价’ 。 ”程先生说 。
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里 , 不少美妆品牌就在折扣力度上开始“血拼”:向来吝啬赠品的品牌在直播间中首次推出“买一瓶正装送一瓶正装”的促销;一向不打折的粉底液、保湿霜等产品的价格几乎腰斩 , 这种降价或者“变相降价”事实上正是美妆巨头们的妥协 。
今年初 , 宝洁品牌宣布 , 因疫情期间运输、材料、劳动力和其他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通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 旗下十大品类产品全部提价 。 随后在其4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 , 宝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 , 这与涨价的举措有直接关联 。
多位从业者表示 , 总体上看 , 作为拉动国际美妆公司业绩的重要抓手 , 如何把握住中国消费者是国际美妆公司的共同目标 。 (中新网)
来源:消费日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