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乃身之宝|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二 )


同时 ,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包括自己的孩子) , 不再延续父母当年对待自己的方式 , 而是及时地回应和痛快地满足需求 , 这样 , 我们也就彻底超越了原生家庭 , 做到了真正与父母和解 。
就像电影《春潮》里的女儿郭建波 , 是在妈妈的“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 , 没有听到过妈妈一句鼓励的话 , 也没有感受到妈妈的一丝温暖和爱 , 因为面对她 , 妈妈总是没有好话 , 也没有好脸色 , 在外人表现得热情好客 , 面对自己女儿时却是冷眼相对 , 虽说是为了“激励”女儿过上体面的生活 , 但这样的做法 , 让女儿郭建波特别伤心和绝望 。
只是 , 在和妈妈的相处过程中 , 郭建波没有试图去改变妈妈 , 而是默默接受 。
直到妈妈住院 , 戴着呼吸机 , 无法说话时 , 郭建波的那段独白中 , 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由和解放” 。 她说“你安静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 , 就让我们这样地待一会儿吧” 。
或许有人觉得作为女儿的郭建波有些冷漠 , 但我想那一刻她在与母亲和解 , 因为她接受了自己有这样一个妈妈—以前总是唠叨自己 , 现在却不能了 。
接受现实 , 有时是艰难的 , 但那是值得的 , 因为那意味着 , 我们放过了自己 。
【学乃身之宝|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写在最后:父母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 , 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
在有些家庭里 , 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 , 而在另一些家庭里 , 父母种下的则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 , 但我们要相信 , 即便自己来自于第二种家庭 , 也是可以消除父母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的 , 因为我们有能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
而其中关键的一点是 , 不要试图改变父母 , 也无需必须原谅父母 , 而是接受现实 。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说的:“关于放弃斗争 , 最难的一点就是容忍父母的一成不变 , 当父母作威作福时 , 你不需要保持沉默 , 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 , 控制自己的反应 。 ”
而这时的我们 , 就是在学会自己爱自己 。
当然 , 做到“放手、前行” , 是不容易的 。
或许 , 与父母和解 , 是人一生的修行 。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