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乃身之宝|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学乃身之宝
蔡康永在接受采访谈及原生家庭的伤害时曾说 , “我不劝你原谅父母 , 我劝你算了” 。
在我看来 , “算了”就是一种与父母和解的方式 。
而这种和解方式 , 或许有些无奈 , 但却是好的方式 ,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已经接受现实 , 不再试图改变父母 , 这么做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 关注自己的生活 。
当我们开始在乎自己 , 在意自己 , 就是在爱自己 , 而爱自己 , 会让我们觉得幸福 。
只是有些人在与父母的和解中 , 仍旧试图改变父母——或让父母爱自己 , 或让自己更爱父母 , 但这样的期待很可能会落空 。
今天的文章 , 我们就来说说 , 为什么与父母和解 , 是接受现实 , 而不是爱父母 。
1.没有完美的父母 , 原生家庭的伤害无法避免人无完人 , 父母亦如此 , 所以 ,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 ,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有些孩子觉得 , 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不算什么 ,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 , 那样的伤害早已不再;但有些孩子认为 , 父母对自己的伤害极大 , 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 就像阿德勒说的 ,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但阿德勒又告诉我们 , 重要的不是过去 , 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过去 , 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 , 是可以改变的 。
所以 ,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可以超越的 , 我们能够挣脱过去对自己的束缚 。
而超越的方式可以是和解 。
2.试图改变父母 , 不是与父母真正的和解谈到原生家庭的伤害 , 很多人的内心其实有个执念——“父母是爱自己的” , 所以 , 他们成人后 , 期待改变父母 , 让父母重新爱自己 , 以让自己更加爱父母 , 但这是很难实现的 。
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 , 虽然她知道父母 , 尤其是父亲 , 更偏爱体弱多病的妹妹 , 经常忽视、冷落自己 , 但她从小就明白 , 只要自己听话、懂事 , 父母就会爱自己 , 所以她想方设法去讨好父母(学做鬼脸希望能博父亲一笑) , 以试图改变父母(学的专业和选择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 , 让父母重新喜欢自己 , 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 , 但最后的她 , 还是失败了 。
即便在父亲去世后 , 她才明白父亲其实是爱自己的 , 只是这样的爱来得有点儿晚 。
或许很多人都在走松子那条路 , 希望用自己的讨好来改变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 为的是得到父母的爱 , 以让自己更爱父母 , 但其实这样的爱 , 是有条件的 , 因为我们在努力变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
所以 , 这种试图改变父母的做法 , 并不是与父母真正的和解 。
孩子最大的不幸 , 是需要去讨好自己的父母 。
3.与父母和解 , 是接受现实对于与父母和解 , 还有人可能会理解为“原谅”父母 , 但其实那是在制造二次伤害 , 因为“原谅”有种被迫的意味 , 好像谈及和解 , 就必须原谅 ,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和解 。
其实文章开头蔡康永也说过了 , 我们不需要一定原谅父母 , 除非真的想原谅 。
与父母和解 , 是接受现实 。
接受现实 , 意味着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 , 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做法 , 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 他们想怎么活着 , 那是他们的权利 , 不是我们的责任 , 这样我们便放弃了改变父母的想法 , 自己也接受了自己就是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可能不爱自己 , 或不爱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现在单身的人那么多,其实都存在这种原因
- 本文转自:陕西法制网2009年 13年前“割肾救妻”的模范丈夫,今疾病缠身众叛亲离,其中有何隐情
- |白癜风女子为高富帅男友拍照,身旁美女一脸艳羡,网友:真重口味
- 张庭 明道受张庭事件波及,林瑞阳现身拍视频卖面膜,牵连明星还有很多
- |“真正旺夫的女人,身上都有这5个特征”
- 余秀华 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含着黄连汤出生,却活成了身残志坚的全国楷模
- 从地摊小贩到集团总裁,身价高达25亿,最后却选择“自焚身亡”?
- 越是活得累的女人,身上这些特征越明显,但愿你一条没中
- |奶奶花1个月给孙子织万元大牌同款毛衣,网友: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