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女同事借钱不还,我老婆跟我离婚了,我的苦命,是自找的

我有酒和茶 , 你有故事 , 就来找我 。
点上面『关注』 , 你就是我的人了 。
|只因女同事借钱不还,我老婆跟我离婚了,我的苦命,是自找的
本文图片
无论是谁 , 初次思考生死的问题 , 并意识到人生只有一次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时 , 都会悲从中来 , 这种“幻灭感” , 是人内心深处的悲观 。 尤其是在生命的诱惑面前 , 想要长期拥有却发现自己注定只能暂时拥有的时候 , 会极其失落 。
周国平说:“人要悲观起来实在很容易 , 但要彻底悲观却也并不容易 。 但凡不是悲观到马上轻生 , 求生的本能自会找出种种理由来和悲观抗衡 。 事实上 , 从‘只有一个人生’的前提 , 既可推论出人生了无价值 , 也可以推论出人生弥足珍贵 , 毕竟物以稀为贵 , 我们在世上最觉稀少、最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这迟早要结束的生命 。 ”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那句“除了死亡 , 一切皆为擦伤” , 你如果真觉得某件事大过生死 , 直接一死了之就一了百了了 。 但如果你还惜命 , 不想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 那就弱化它 , 淡化它 , 把它当成微不足道的东西 , 这种拿生死大事跟日常烦恼作比较的哲学思维 , 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很多烦恼 。
换言之 , 很多人的烦恼都源于放大了并不重要的问题 。 就像我一个朋友 , 他曾经认为自己的苦命是自找的 , 原因是:他好心借钱给一个女同事应急 , 结果女同事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就出国了 , 从此杳无音信 , 再没有联系过他 , 他的几十万因此打了水漂 。 他的妻子因此跟他离婚 , 他无可奈何 , 从而得出了“自找苦命”的结论 。
|只因女同事借钱不还,我老婆跟我离婚了,我的苦命,是自找的
本文图片
因为不堪的人生遭遇而陷入悲观 , 可以理解 , 毕竟他借钱是出于好心 , 他也无意毁了婚姻 , 只不过可能因为考虑问题不全面 , 认为女同事很快就会还钱 , 结果却事与愿违 , 所以才会因此引发一连串悲剧 。
问题是 , 虽然能找出悲观的源头 , 虽然他的遭遇值得同情 , 但如果一直让自己停留在“自找苦命”的状态中 , 当下和以后的生活都不会好过 , 带着悲观死去更是没有任何意义 。
【|只因女同事借钱不还,我老婆跟我离婚了,我的苦命,是自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 不管是别人劝他放下 , 还是他自己劝自己 , 都必须重新来过 , 这时候就需要“执着” , 用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执着比悲观明智得多 , 因为悲观主义是一条绝路 , 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 , 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回事 , 绝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 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 。 与其如此 , 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 , 既然只有一个人生 , 何不以紧迫的心情和执着的努力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 ”
他紧接着又说:“一味执着和一味悲观一样 , 同智慧相去甚远 。 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 , 执着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 比如人们对成功和幸福的过度追求 。 把握不好二者的比例 , 很容易陷入二律背反:越执着 , 越悲观 , 越悲观 , 就越无法执着 。 ”
那么说 , 怎样才算把握好二者的比例呢?其实很简单 , 就像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 , 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 。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 我们分别来讲一下 。
|只因女同事借钱不还,我老婆跟我离婚了,我的苦命,是自找的
本文图片
执着有悲观垫底 , 就不会走向贪婪 。
周国平说:“有悲观垫底的执着 , 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 入世再深 , 也不忘它的限度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