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二 )


原来 , 是因为小A心情好 , 在朋友圈晒了两张自己的自拍 。
小B就在底下评论:长这么丑 , 谁给你的勇气发自拍?
开玩笑也好 , 真心挖苦也罢 , 小A一下子被惹怒了 , 直接拉黑了对方 。
微信朋友圈里 , 藏着无数的社交 。
发一张自拍 , 写一段心情 , 都少不了被人议论和评价 。
发朋友圈时 , 你会在意别人会怎么看待你;看朋友圈时 , 你又会评判对方是怎么样的人 。
评论朋友圈时 , 你会担心会不会说错话;不评论朋友圈时 , 你又会担心会不会比较淡薄 。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本文图片
而且 , 朋友圈里成千上百的联系人里 , 不一定都是朋友 。
最开始 , 那里只有自己的知己好友 , 后来慢慢多了家人亲戚、同学、同事;
再后来 , 工作对接中的客户 , 做微商的小学同学 ,
街边随便扫码加上的卖保险大哥……都成为了你朋友圈中的一员 。
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的自留地 , 变得拘谨不安 ,
有些话你不能说了 , 不敢说了 , 也不愿意说了 。
日剧《凪的新生活》里女主是个特别善良的老好人 。
察言观色和小心翼翼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全部状态 。
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 , 她甘愿做“背锅侠”;
一起自拍 , 即使自己闭眼了 , 她也不会多说什么;
每天都会给所有的好友点赞 , 生怕别人会说她的坏话 , 会把她撇开 。
这样战战兢兢的社交关系太复杂 , 也太心累了 。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本文图片
但其实 , 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单单靠朋友圈的几个点赞来维系 。
不断讨好或者过度思虑的关系 , 是毫无意义 , 也是不会长久的 。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要去追一匹马 , 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 , 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 。 ”
与其被不舒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牵绊 , 不如退出朋友圈 , 还自己一个轻松自在的心灵 。
花时间去完善自己 , 无需刻意讨好迎合 , 当你变得优秀 , 自然会有优秀的人来靠近你 。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本文图片
古典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 , 就是——信息过多 , 思考太少 , 永远在线 , 随时干扰 。 ”
低质量的合群 , 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 人要学会独处 , 培养独处的能力 。
朋友圈的断舍离 , 就是保持独处清醒的第一步 。
在许多观众心目中 , 66岁的陈道明 , 一直都是“油腻男”中的一股清流 。
事业上 , 追求忘我 , 不断修养自己 , 磨练演技;
感情上 , 不喜应酬 , 忠贞不二地陪伴在发妻身边;
生活中 , 热爱独处 , 看书、练字、弹琴 ,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自律 。
内关己心 , 外察世界 。 知世故而不世故 , 处江湖而远江湖 。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本文图片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
只有在独处时 , 心灵才能游于天地之间 , 与生命、宇宙对话 , 发现世间万物之美 。
人这一生 , 圈子不在于大 , 而在于合适 , 朋友不在于多 , 在于真心 。
《乌合之众》中谈到:“人一到群体中 , 智商就严重降低 , 为了获得认同 ,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 , 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 ”
当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 你才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 保持理性和冷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