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虽然国弱,但护照上“17个字”,却霸气十足( 二 )


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虽然国弱,但护照上“17个字”,却霸气十足
文章图片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 清朝跟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 除了二千一百万银元的赔款外 , 清朝还要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 自从开放了通商口岸 , 中西方的贸易多了起来 , 往来人员急剧增加 , 单一的“信函式集体护照”已经满足不了基本的需求 , 清朝增加的护照的发行量 , 但不再是集体护照 , 而是“单人单纸”的护照 。
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虽然国弱,但护照上“17个字”,却霸气十足
文章图片
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虽然国弱,但护照上“17个字”,却霸气十足】碍于技术因素 , 19世纪——20世纪的护照依旧没有照片 , 辨别真伪主要靠护照上面的描述的“体貌特征” , 而用文字描述体貌特征就需要大量的文字 , 这使得清朝护照所需要的面积巨大 。 一张清朝护照 , 长87厘米 , 宽56厘米 , 相当大 。 这些清朝护照上面除了基本信息外 , 还写了相当霸气的17个字:仰沿途地方关卡一体如照保护 , 勿任阻滞 。 虽然清朝很弱 , 但是这17个字 , 也争得了最后一丝尊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