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窦初开的青春|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


情窦初开的青春|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
文章图片
情窦初开的青春|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
文章图片
情窦初开的青春|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
文章图片
情窦初开的青春|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
文章图片

提起甲午海战 , 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 这场战争的失败 , 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
2018年 , 作为这场战争主力战舰之一的经远舰在大连湾黄海海战旧址附近被打捞上岸 , 此时距离公元1894年这场战争的爆发 , 已经整整124个年头 。
值得一提的是 , 随战舰一同上岸的还有74颗子弹壳 , 长期以来 , 北洋水师官兵被认为涣散、怯战 , 后人对他们的调侃也层出不穷 , 而这74颗子弹壳 , 见证了他们曾誓死抗争的过往 , 让所有不实的传闻不攻自破 , 也让我们以一种尊重和敬畏历史的姿态去寻找一个关于孰是孰非的答案 。
战舰背后浮现着的是一张张时隔百年的面庞 , 有战士、军官 , 也有政治家和统治者 , 借助历史的真相 , 给清白者以美誉 , 给罪恶者以罪名 , 给普罗大众知悉真相的权利 , 就是我们寻求答案的目的 。
成为众矢之的的李鸿章
因为决策等诸多原因 , 李鸿章在后世对甲午海战的讨论中饱受诟病 , 被认为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人物 。 诚然 , 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一直主张求和 , 只为保住北洋舰队 , 甚至在可以乘胜追击之际下令后撤 , 实在难以让后人不指责他的过失 。
然而仅凭此对一个历史人物全盘否定是不严谨的 , 在批判李鸿章之前 , 我们至少要去理清他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和他当时所面临的境况 。
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 , 除了和甲午海战这场重大战役扯上联系 , 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这些在重大事件 , 都可以被撰写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 。
他一腔赤诚的爱国之心也可见一斑 , 批评者以“避战保舰”为批判的理由大肆批判 , 而忽略了从北洋舰队创始人的角度探寻他一心护舰的理由 。
若说为财 , 李鸿章一生为官清廉 , 他也并没有借北洋水师敛财的机会 , 由于当权者的压制 , 北洋水师所得的补给都被压到极低的水平 , 李鸿章恨不能以己之财力补贴军用 , 但碍于落人话柄未敢如此 。
若说为名 , 当时的李鸿章早已名满天下 , 若要沽名钓誉 , 机会甚多 , 大可不必为北洋水师费尽心力 , 再者 , 北洋水师给李鸿章带来的 , 似乎更多的是骂名和统治者的不信任 , 这所谓的“名” , 竟成了难以洗刷的罪责 。
那么 , 或许只剩“为国”这一个理由了 , 保住北洋水师 , 保住的不仅是李鸿章多年的心血 , 也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 是国家安危的保障 。
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 , 李鸿章的背水一战 , 最后孤注一掷的迎头而撞 , 都让我们看到了他饱含无奈的英勇 。 这位为后人所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早已长眠地下 , 他的功与过 , 后人自有定夺 。
远在朝堂的罪魁祸首
甲午海战的失败 , 李鸿章有着不可推卸的直接原因 , 而更根本的原因相比之下却鲜为人知 , 关系到这根本原因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 , 另一个是不被我们所熟知的清末官员翁同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