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亲局潜规则:能考上10次北大,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在北京798艺术园区有一家“爱的博物馆”餐厅里 , 举办了一场“985相亲局” 。
200多名的单身嘉宾 , 90%都是硕博人才 , 当然最低的门槛就是985毕业 。
还有这让人不适的“8分钟约会” , 这是一场“面试”吗?
|985相亲局潜规则:能考上10次北大,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本文图片
为什么会有相亲这种事?
相亲 , 实际上就是根据大数据匹配 , 形成的数据驱动式爱情 。
自古就有相亲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三书六礼、生辰八字 。
相亲 , 除了门当户对的需求 , 还有相对不自由的制度束缚 。
而如今在自由恋爱时代 , 为什么相亲更甚?
到目前为止 , 我国单身人数已超2亿 , 单身大军带起了相亲大局 。
而参加985相亲局的人群特点大概是:
1.年龄26-32岁;
2.年收入20万-100万;
3.生活在北上广深或江浙;
4.金融、高校、医院、互联网行业居多 。
其中 , 清华和北大毕业生的相亲需求 , 远远高于其他学校 。
看来 , 高学历高收入的人才 , 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比较难 。
甚至有个相亲凡尔赛言论:“我能考上10次北大 , 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 ”
还有985相亲者给出了一个相亲鄙视链:
“其实无论是求职还是相亲 , 都存在这个情况:
985看不上211 , 211看不上普通一本 , 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 。 ”
|985相亲局潜规则:能考上10次北大,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本文图片
我听过一个十分扎心的言论:
上大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 , 就是找对象 。
大一寻找理想对象 , 大二磨合 , 大三确定关系 , 大四毕业就结婚 。
也就是说 , 在这大学里 , 你的一半精力是在找对象 。
这其中 , 你的学业和考试不断 , 你的恋爱也在不断失败、又恋爱、再失败 。
而且这里边不仅仅是你找对象 , 还有亲戚朋友安排的相亲局 。
等毕业的时候 , 学业完成了 , 工作找到了;恋爱也成熟了 , 适配自己的也找到了 。
就连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都认为 , 谈恋爱是上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
|985相亲局潜规则:能考上10次北大,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本文图片
他说:“哈佛大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端的婚姻介绍所 。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曼昆就是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 , 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
那些没有在校园里找到适配对象的人 , 或者压根就在大学潜心学习的人 , 毕业后就组成了今天的相亲大军 。
就好比网易云有句热评:
身边的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的结婚 , 就像在考场他们一个个提前交卷一样 , 我开始慌了 。
以为相亲是最接近婚姻的一条路 , 后来才发现进了相亲大军 , 已经很难动情了 , 大家都在讲究资源整合 。
实力相配 , 再谈其它 。
现在出现了985相亲局 , 或许将来花样还会更多 。
|985相亲局潜规则:能考上10次北大,却找不到1个相亲对象
本文图片
这种985相亲局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第一 , 强强联合 。
高材生从小一路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毕业后 , 仍然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找对象 , 也希望条件相当 , 才能保证后代都一样优秀 , 这被认为是极端进化论 。
第二 , 以偏概全 。
更极端的是 , 把高考成绩当成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 历史再辉煌 , 也都留在纸上了;英雄也已经不问出处了 。 上了名校的人才 , 却还不懂得什么叫活在当下 。
第三 , 爱情速食化 。
在985相亲局中 , 一位单身者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面谈”16个对象 。 从前车马很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如今 , 不知道自己“爱”了多少人 , 还要再“爱”多少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