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4岁女孩子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爱去幼儿园了。|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有一位4岁女孩子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爱去幼儿园了 。 “孩子初上幼儿园时表现挺好 , 老师说她只是中午入睡有点儿难 。 可没过几天 , 晚上睡觉前她开始哭闹不要去幼儿园 , 早上起来也会继续闹 。 等真到了幼儿园 , 这种情况又会好一点儿 。 这两天老师说她时不时有情绪 。 老师问她 , 她就重复一句‘爸爸会早点儿来接我的’ 。 此外 , 女儿上幼儿园后变得叛逆了 , 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假哭 。 她还喜欢咬手指 , 我告诉她咬手指不好 , 她虽然能明白 , 但是有时候却故意为之 , 舔一下手指头就快速放下 , 再看我们一眼 。 作为家长 ,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
很显然 , 案例中的小女孩出现了分离焦虑问题 。 那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 又称离别焦虑 。
有一位4岁女孩子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爱去幼儿园了。|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文章图片
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 。 孩子为何会出现分离焦虑呢?这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与家长在一起 , 长久相处建立了情感联结 , 在这个关系里他感到熟悉和安全 。 但是当他离开了家庭到了幼儿园 , 体验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除了物理环境的陌生 , 更有心理环境的陌生 。 离开安全、熟悉的环境 , 谁都会感觉到害怕 , 因此孩子出现焦虑和苦恼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 加上要适应新的集体也会产生新的压力 , 导致孩子在入园后会出现较强的情感表现 , 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 适当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 , 但如果完全没有焦虑或者焦虑表现得太强烈 , 可能就有问题了 。 分离焦虑有以下三种表现 。 第一种 , 完全没有焦虑表现 , 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 离开家长也不哭闹 。 往往有这样表现的孩子的家长总是很骄傲:“我孩子从来不哭 , 边笑着边挥手就进去了 。 ”但其实这样表现并不好 。 第二种 , 分离焦虑大概会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 早上表示不想上幼儿园 , 哭着闹着被送进去以后 , 在园里又能安心地跟着老师 。 第三种 , 分离焦虑表现的时间很长 , 超过两周甚至一个月 , 每天都哭着闹着不肯去幼儿园 , 在幼儿园中也不能安心地跟着老师 。 其实 , 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对应的是不同的依恋类型 。 一个孩子是否具备充足的安全感 , 主要体现在依恋关系中与家长的互动水平是否良好 。
有一位4岁女孩子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爱去幼儿园了。|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文章图片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鲍尔比提出“一个人的依恋关系与其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关系 。 ”玛丽-爱因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实验发现了儿童的几种依恋类型 。
一 , 回避型;这一类型的孩子在家长出现或离开时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 , 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他特别好带 , 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宝宝 。 殊不知 , 孩子其实内心很痛苦、很紧张 , 但为了不惹家长生气而压抑自己 , 不表现出来 。 这种类型的孩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 , 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行为 。 但是压抑的情感总要有个去处 , 因此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 , 一般会表现出过敏、感冒、发低烧、拉肚子、咬指甲、尿床等问题 。 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 , 家长需要帮助他表达焦虑情绪 , 敏锐觉察孩子的变化 , 重新建立彼此安全的情感联结 。 不要以为孩子乖巧就不用管 , 其实此时他更需要家长努力走进并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 , 在此过程中彼此表达自己的感受 , 让孩子能释放出他的天性 。 切记不要过多地管束和表扬孩子的乖巧 , 这样会更加固化孩子的不安 , 进而让回避和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