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两个方面看亲密和独立( 二 )


我要多独立
又要和原生家庭多亲密?
还记得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实验吗?我们可能和妈妈以及原生家庭的关系 , 比自己想象中还要紧密 。
独立和亲密没有对错之分 , 我们和妈妈的紧密联系也只是一种现象 。 而这种现象对我们的影响 , 才是我们选择独立和亲密程度的参考 。
既然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 , 并不是两个对立的点 , 而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 那么我们可以在连续体上做自己的选择 , 不需要极端 。
而亲和需求和独立需求也并不冲突 , 我们也可以斟酌考虑满足它们的程度 。
如果家庭对我们的控制过了头 , 过度干涉我们的婚姻和职业 , 那参考个人主义文化的思维方式、多满足自己的自主需求 , 可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 如果想家了 , 孤独了 , 不用硬撑着 , 认可自己集体主义文化的背景 , 允许自己追求亲密关系 , 少一些自主性也没有关系 。 如果和家里闹矛盾 , 可是家人重病让自己回去 。 如果觉得并不能原谅家人 , 放下集体主义文化的一些要求 , 先满足自己的自主需求是没问题的 。 如果感到很伤心 , 可以遵循自己集体主义文化背景 , 不用固执于自主需求 , 满足自己的亲和需求回家看看 。
这份独立和亲密 , 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场景变化 。 但如果在固定的情景下有一个更稳定的距离 , 让家人了解我们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立和亲密程度 , 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和家人有更棒的关系 。
祝你找到自己和家最合适的距离~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网络 , 原文未标注作者 , 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 。 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 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 , 若涉及版权问题 , 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 经核实后 , 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