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二 )
同时,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包括自己的孩子),不再延续父母当年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是及时地回应和痛快地满足需求,这样,我们也就彻底超越了原生家庭,做到了真正与父母和解 。
文章图片
就像电影《春潮》里的女儿郭建波,是在妈妈的“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没有听到过妈妈一句鼓励的话,也没有感受到妈妈的一丝温暖和爱,因为面对她,妈妈总是没有好话,也没有好脸色,在外人表现得热情好客,面对自己女儿时却是冷眼相对,虽说是为了“激励”女儿过上体面的生活,但这样的做法,让女儿郭建波特别伤心和绝望 。
只是,在和妈妈的相处过程中,郭建波没有试图去改变妈妈,而是默默接受 。
直到妈妈住院,戴着呼吸机,无法说话时,郭建波的那段独白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由和解放” 。她说“你安静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就让我们这样地待一会儿吧” 。
或许有人觉得作为女儿的郭建波有些冷漠,但我想那一刻她在与母亲和解,因为她接受了自己有这样一个妈妈—以前总是唠叨自己,现在却不能了 。
接受现实,有时是艰难的,但那是值得的,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放过了自己 。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
【和解|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父母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则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但我们要相信,即便自己来自于第二种家庭,也是可以消除父母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因为我们有能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
而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试图改变父母,也无需必须原谅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说的:“关于放弃斗争,最难的一点就是容忍父母的一成不变,当父母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 。”
而这时的我们,就是在学会自己爱自己 。
当然,做到“放手、前行”,是不容易的 。
或许,与父母和解,是人一生的修行 。
文章图片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深爱不纠缠,是我赠给你的最后的温柔与疼爱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西京|《镜·双城》西京云沫:此生与君相爱,不负空桑,更不负这份深情
- 本文转自:广东政法春节前夕本该是收拾行装回家团聚的日子脚步却突然被病毒羁绊春运路上人潮与...|防疫路上,这些瞬间让人泪目!有一种力量,无人能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