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策|错换人生案:姚策妻子和郭威媳妇,为何会被推到台面上进行比较?
本文图片
“错换人生案”已进入“后案情阶段” , 在警方没有正式通报案情前 , 想必“姚郭两家父母”应该不会“再轻举妄动” 。 只可惜 , “当事人们”选择沉默 , 却并不意味着媒体舆论会“沉静” 。 在一定程度上 , 姚策去世后 , 他的妻子和郭威的媳妇开始全量进入媒体舆论的视线 , 就好像两个婆婆准备休战 , 总需要有个缓冲的节目一样 。
要知道 , 从姚策和妻子与“姚家父母”就房产分配等发生分歧开始 , 姚策的妻子就逐步进入媒体舆论的视线 , 直到后期姚策病情加重 , 她才彻底被卷入“错换人生案” 。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 , 姚策的妻子之所以会跟“姚家父母”生出“罅隙” , 就在于姚策进入肝癌晚期后 , 她终究要面对如何保全利益的问题(她和孩子应该得到的遗产继承) 。
只可惜 , 姚策的“身后事”还并非他一个人的问题 , 不仅牵扯“姚家的利益” , 还勾连“郭家的利益” , 以至于姚策的妻子很容易被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 。 甚至 , 就算姚策的妻子在姚策治疗后期跟郭家父母搅和在一起 , 却并不意味着她不会考虑“姚策身后事”之于她的利益考量 。
在这个问题上 , 不少人提出“按出资比例判决房产归谁”比较公允 。 只是如此的解决逻辑只能是“看起来讲道理” , 因为它本身忽视掉“婚姻秩序”中的交换框架 , 而这也是世俗秩序中始终纠缠不清的核心问题 。 说到底就是“领证时讲究法理认证” , “仪式上强调世俗交易” , 也就是比起“严肃和浪漫” , “彩礼几万” , “房子车子”或许才是最被看重的部分 。
之所以指出世俗婚姻的现实嘴脸 , 并不是要强调它的卑劣 , 而是希望人们在具体探讨婚姻构建和婚姻解体时 , 能在同一条件下掰扯是非 。 总不能构建的时候觉得女方谈房车是合理的 , 一到解体时就觉得谈房车不合理 。
并且我们可以这样想 , 既然我们遵循婚姻的交换系统 , 就意味着认同让渡自己的权利而获得对方的利益 。 就比如 , 女性之所以在婚姻构建时会被推上主动地位 , 就在于她将会在结婚后无条件的让渡自己的“冠姓权”及“生育意愿” 。
所以回到姚策的妻子该不该得到房产分配的问题上 , 可能先要搞清楚她跟姚策的婚姻构建条件是什么 , 也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就事论事的结论 。 于此就“错换人生案”中 , “姚郭两家父母”如何处理房产的问题 , 很可能“各回各家 , 各归各位”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
一方面 , 姚策的妻子和孩子、郭威的小家庭都不太可能“远走异乡” , 为所谓的“强弥合”进行“强归位”;另一方面 , 姚策已经去世 , 一等一的对调显然已经不太可能 。 这种较为不均的图景 , 要想平稳的立起来 , 自然就需要有人愿意牺牲利益 , 否则自然难免进入争执序列 。
说到底 , 简单以道德伦理、良心责任论是非 , 只能是进入“挺一踩一”死局之中 。 以至于郭威的媳妇即便发声很少 , 也还是会被拿到台面上跟姚策的妻子进行比较 。 只是仅以“既视感”去评判两个儿媳妇的是非 , 能得出公允的结论吗?
另外郭威和媳妇从始至终都很受媒体舆论的待见 ,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她)们在站位中不涉及太多财产的纠葛 , 甚至以当前“姚郭两家父母”的争执情势来看 , 无论怎样郭威和媳妇总能落得一套房产 , 这种必然的现实之下 , 他(她)们自然很容易迎来结构性的外部好感 。
因此对于姚策的妻子和姚家父母的“罅隙”来讲 , 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姚策的意愿 , 因为作为姚策的妻子来讲跟公婆的关系 , 最直接的勾连还是姚策 , 而非是他(她)们的孩子 。 只可惜 , 姚策患病早夭 , 在无法作出最平衡的分配时 , 只能是进行偏重的分配 , 而这方面的问题 , 真还不是一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本文转自:河南法制报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生命的价值 人活着的意义是明白人生,回到快乐的人生彼岸
- 山岳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点点建造未来,就是人生的意义
- 人生有时很短,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一天得到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