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人到中年,最怕突然读懂《我的叔叔于勒》( 二 )


可是没能发财致富的于勒 , 完全没脸去面对满怀期待的兄嫂 。
他选择和前十年一样 , 不写信 , 不回家 , 不联系任何亲人 。
于是在小城的港口上 , 每个周末都会上演一幕当事人并不知晓的荒诞剧 。
在岸上 , 菲利普一家每个周末都会隆重打扮 , 来到海边 。
他们一边散步 , 一边期待在某一条船上发现于勒衣锦还乡的身影 。
而在某条船上臭气熏天的底舱里 , 衣衫褴褛的于勒正在默默地远眺家的方向 。
宁可被船长嫌恶地呼来喝去 , 也不敢回家 , 更不能回家 。
这是于勒的困境 , 又何尝不是如今在外漂泊游子的现实写照 。
多少人年轻时为了理想 , 义无反顾奔赴到遥远的外地 。
他们忍过了996 , 熬得了007 , 挨过了一段又一段漫长到无望的通勤 , 搬过一个又一个逼仄简陋的出租房 。
却悲哀地发现 , 无论再怎么努力 , 也始终追不上高昂的房价 , 搏不出想要的前程 。
陌生的城市 , 是最残酷的怪兽 , 它吸收了年轻的血汗 , 却吝啬地不肯让一寸土地供年轻人扎根 。
直到中年 , 依然前途迷茫 。
前路已经很难挣出个希望 , 可故乡又何尝是归途?
混不好又回不去 , 这种苟且与纠结 , 成了无数漂泊在大城市打工人的窘迫现状 。
我的叔叔于勒|人到中年,最怕突然读懂《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图片

3
最怕算计太清的账 , 压过血浓于水的情 。
尽管于勒已经尽力在逃避回家 , 然而造化弄人 , 他和菲利普 , 还是到了相见那一天 。
那时 , 正是菲利普最志得意满的时刻 。
他成功嫁出了女儿 , 还第一次带上全家人出国旅游——虽然单程只需要两小时 。
他穿上唯一的礼服 , 奢侈地请女儿女婿吃从海里现捞上来的新鲜牡蛎——这是他刚从旁边游客身上学会的时尚 。
可就在这时 , 菲利普突然发现 , 那个正在卖牡蛎的卑微水手 , 就是自己念叨了十年的弟弟于勒 。
满面皱纹 , 一身臭味 , 从头到脚都写满了贫穷潦倒 。
菲利普立刻落荒而逃 , 躲到船上离于勒最远的角落 , 归途特地带着家人换了另一条船 。
菲利普妻子得知真相后 , 所有的幻想破碎 , 开始破口大骂 。
那个过去十年里 , 被她称为“善良”、“好人”的于勒 , 又在她嘴里变回了泼皮无赖 。
她判断于勒不但可能在日后拖累他们 , 现在甚至会危害到二女儿的婚姻 。
所以 , 自己一家必须斩断与于勒的联系 , 才能在女婿面前遮掩真相 , 保住现在的生活 。
这结局令人齿冷 , 却又现实得可怕 。
人到中年会发现 , 几乎所有亲人的交往 , 都与钱有关 。
兄弟姐妹之间 , 要相互扶助 , 也要赡养老人 。
亲朋好友之间 , 有把酒言欢 , 也有暗暗比较 。
谁都知道对大家庭的责任 , 可谁都同时要经营小家庭的生活 。
谁都想让别人拉自己一把 , 可谁又都怕被别人拖累到无力 。
到了中年以后 , 人人都有自己的负重 。
量力而为是生活的常态 , 趋利避害亦是人之常情 。
可恶的是双眼只盯住赤裸裸的利益 , 用人情当成筹码 , 在私心的算盘上打的噼啪作响 。
账越算越清 , 情越算越薄 。
只落得亲情支离破碎 , 人人一腔怨愤 。

在莫泊桑的这部短篇小说里 , 于勒和菲利普这对兄弟 , 再也未曾相见 。
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里苦苦挣扎 , 独自悲欢 。
于勒的悲剧 , 分成了无数个插曲 , 在每个人的生活剧场里 , 轮番上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