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顿,青春时代的《圣经》( 二 )
不过好在霍尔顿是和平主义者 , 他没有侵略性 。 他最大的幻想也就是逃跑到西部 , 装作一个聋哑人 , 离这个肮脏的世界远一些 。
但是 , 这种愤世嫉俗离侵略性也只有一步之遥 。
十几年后 , 轮到在富裕环境里长大的欧洲孩子们愤世嫉俗了 。 他们比霍尔顿更加挑剔 , 社会的任何纰漏在他们看来都像是噬人的深渊 , 任何不如意都像是难以忍受的暴虐 。
尤其是:任何东西都比自己手里的东西好 。
在这些孩子眼里看来 , 全世界再没有比富裕、安定、和平的西欧更糟糕的地方了!
他们比霍尔顿要更具侵略性 。 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里 , 法国的青年们高喊“议员该私刑处死、永远消灭资产者”!意大利的青年在高歌主题曲《暴力》 。 德国的青年领袖告诉捷克人:西欧搞的这一套是万恶之源 , 捷克人比西欧人幸福得多(同年 , 苏联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 。
文章图片
他们以为自己在反叛 , 但是那些成年的政治家觉得他们是撒娇胡闹的孩子 。 法共领导者轻蔑地说 , 这无非是一群“爸爸的孩子” 。
西欧青年们觉得这些老朽的成年人无法理解自己 。 但时过境迁之后 , 事实证明:这些老朽是对的 , 而那些青年是错的 。
这些孩子就像霍尔顿一样 , 要把手里的银币像打水漂一样 , 丢进湖里 。
04
但放下那些充满激情的欧洲青年不说 , 我还是忍不住喜爱霍尔顿 。
即便是今天 , 他还是让我感动 。 霍尔顿在过马路的时候 , 假装跟死去的弟弟对话说:“艾里 , 别让我失踪 。 艾里 , 别让我失踪 。 ”这让我感动 。 霍尔顿坐在雨里看妹妹菲芘坐旋转木马 , 也让我感动 。
霍尔顿是个好孩子 。 他心肠柔软 , 有爱的能力 , 对不公正的行为非常敏感 , 而且是天生的道德家 。 是的 , 别看他满嘴脏话 , 喝酒 , 招妓 , 但他是个天生的道德家 。 甚至可以说 , 霍尔顿是我们所说的“白左”们的先驱 。
老实说 , 我对霍尔顿们总是有一种矛盾的心情 。
文章图片
我对他们就算想讨厌 , 也讨厌不起来 。 他们是孩子 , 自然有孩子的幼稚 , 但他们身上还是有一种光焰 。 霍尔顿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享有特权的既得利益者 , 但这总好过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却因此而变得骄横 。 愤世嫉俗总好过麻木不仁 。
人这一生中 , 也许多少要经历过一点点的愤世嫉俗 。 它就像种牛痘一样 , 让我们对未来世界产生那么一点点免疫力 。
霍尔顿是成年人要超越的阶段 , 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成年读者要超越的书籍 。
超越 , 意味着首先要经历 。
05
所以 , 真正让人恶心的不是撒娇的年轻霍尔顿们 , 而是撒娇的成年萨特们 。
文章图片
五月风暴中的萨特
他们一辈子停留在那个阶段 , 再也没有走出去过 。 靠着这种拟态 , 他们才会变成青年的文化偶像 , 青年才会高喊“宁肯跟着萨特错 , 不愿跟着阿隆对!”孩子们可以用天真来做借口 , 他们呢?
但实际上 , 萨特们能够高谈阔论、生荣死哀 , 只是因为他们撒娇式的幻想从来没有一刻真的实现过 , 他们的愤世嫉俗从来没有成真过 。
所以 , 这些成年的萨特们才能像少年霍尔顿们一样 , 把手中的银币一枚枚扔进湖水中 , 以表示自己何等叛逆 , 何等鄙视这个庸俗、堕落、虚伪 , 却像宠溺孩子一样宠溺他们的世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献给你,也献给无悔的青春
- |霍英东二房儿子曝母亲现状,住95平米房子,每月写欠条向长房要钱
- 俄国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一书中 50岁女友痴迷直播,被男友赶出家门
- 李易峰 李易峰新剧“隐身衣”亮了!这是抽空去了趟霍格沃兹吧
- 房思琪 那青春的疼痛,让初恋不再是乐园,愿“星星”不再是下一个房思琪
- 青春|一个中年女人的蜕变从这四个迹象开始
- |恋爱两年花费96万,分手后男子要回,女子:我的青春和贞洁怎么算
- 青春|往事只能回味
- |霍英东家族70亿争产案开庭,主被告霍震寰发声:一直希望和解
- 同一性 青春期的迷茫、叛逆,焦虑、抑郁,原来与“自我同一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