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锴|医美现畸形化过度低龄化势头,媒体:医美行业也该“整形”( 三 )


“还有些女孩子为了拥有又白又直又匀称的‘女团腿’ , 进行‘小腿神经阻断术’ 。 直接切断神经 , 让肌肉废用性萎缩 , 从而达到瘦小腿‘后群肌’的目的 。 做完手术后 , 很多的户外运动都不能进行 , 严重的连基本的站立都无法实现 。 ”杨锴劝诫求美者 , 不择手段的畸形求美方式绝对不可取 。
医美行业也该“整形”
“目前我国医美市场需求巨大 , 医美市场快速膨胀 , 求美者激增 , 但专业的医美医生存在巨大缺口 , 医美供需严重失衡 。 ”陈秋霖指出了当下医美行业的问题所在 。 乱象丛生的医美环境 , 也给爱美者的求美之路带来难题 。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早已对医美行业的发展作出明确规定: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 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资格 。 同时 , 有资格的人员也必须在有资格的机构中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 不能超范围开展没有审批的项目 。
“但从行业实际来看 , 医美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三非’问题 , 非法的医美医疗机构、非法的从业人员、非法的产品 。 有些机构使用假冒药品、器械 , 有的非医疗美容机构、非执业医师违规开展项目、超范围经营 , 一些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操作 。 ”成都市美容整形协会秘书长王夕丹说 , 从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一些医疗美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来看 , 类似现象并不鲜见 。 而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更是揭露了惊人的“黑医生”信息 , 数据显示 , 在“黑医美”市场中 , 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 , 就有9名“黑医生” 。
此外 , 目前一些本地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平台都涉足医美行业 , 依托平台强大的流量 , 快速进行医美营销 。 美团医美发布的《2020年618美丽重启消费报告》显示 , “6·18”活动期间 , 美团医美线上交易额超过21.7亿元 。 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美领域 , 监管是否做到位了呢?据杨锴介绍 , 很多未在我国获批的项目诸如溶脂针等也在市面上炒得火热 。 比如当用户在美团平台搜索溶脂针时 , 能看到相关产品的介绍与提供产品的商家名单、用户评价等 。 “医美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垂直细分领域 , 如果互联网平台只重营销而轻监管 , 那只能出现野蛮生长下的短暂高光 , 无法实现长足发展 。 ”陈秋霖讲出了他的担忧 。
“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 , 才能解决目前医美行业存在的问题 。 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 , 把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落到实处;还应该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 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 , 对医美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把关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廖海金认为 , 现在是时候给医美行业来一次彻底地“整形”了 。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 接受医美服务前就更应擦亮双眼 。 “目前的医美项目基本都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 , 互联网平台和美容机构往往会以一个非常亮眼的商品名进行宣传 , 但求美者一定要去正规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就诊咨询 。 对于想要就诊的医美项目 , 求美者可以提前去了解其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 设备有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 , 注射类的药物是否有相关标识等等 。 对于一些新技术应该秉承一种客观的态度 , 了解是否合法合规 , 尤其要警惕那些非常‘满’的效果宣传 。 ”成都市二医院医美科主任瓦庆彪建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