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窦初开的青春|他被保送北大,又拿7万美元奖金去美国留学,却出家当和尚,为啥( 三 )


由于过度用眼 , 本来视力就不好的柳智宇 , 已经视物模糊 , 最后竟然差点失明 。
他反复追问自己 , 为什么要以健康相博 , 他找不到答案 , 也没有人能够回答 。
为了爱护眼睛 , 他总是把图形死死地记在大脑中 , 闭着眼睛去思索 , 等有了思路再动笔解题 。
最让他苦恼的 , 不是难题做不出来 , 而是同学们视他为怪物 , 说他是骄傲的异类 。
即使他好心指出同学做题时的错误 , 也被认为是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
奥数获奖后 , 海报贴满了整个学校 , 然而 , 第二天 , 就被人撕掉 。
接触禅学
柳智宇是善良的 。
上课时 , 老师讲到贫困山区的孩子由于贫穷 , 早早辍学 , 柳智宇立即向老师提出 , 动员同学们捐款捐物 , 还让老师为自己单独介绍一个帮扶对象 。
他善于发现别人的痛苦 , 他的眼神里也时常带着怜悯之情 。 在同学眼里 , 他是奇特的 , 也是与众不同的 。
有人说 , 要考量柳智宇这个人 , 首先要摈弃一切杂念 , 名利、金钱、地位 , 否则不配 。
柳智宇的纯净 , 是穿透时空 , 穿透骨髓 , 飞翔在云端之上的 。 他追求的是无欲无求的空灵 , 淡泊名利的情怀 , 自由自在的人生 。
大一时 , 他加入了北大禅学社 , 跟着一位师姐 , 隔三差五就去龙泉寺做义工 。
每次上山 , 他都会首先去打扫厕所 。 还经常组织禅学院的学生去放生 。
在龙泉寺 , 他认识了学诚法师 。 学诚法师的渊博 , 和洞悉人生的智慧 , 像磁石一样 , 牢牢地将他吸附过去 。
大四时 , 柳智宇获得7万美元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
没想到 , 毕业后 , 柳智宇并没有回家 , 也没有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 , 而是给父母留了一封信 , 直接去了龙泉寺 。
他在留给父母的信中说:“我的决定绝不是一时冲动 , 而是心终于有了归属 , 会一直坚持下去 , 希望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 ”
那天 , 当父母听说柳智宇要出家的决定后 , 立即乘坐火车来到北京 , 试图阻止儿子的决定 。
那段时间 , 为了柳智宇能出国留学 , 父母一直在忙前忙后 。
填表 , 写简历 , 好容易申请到7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 以为儿子此后将是一片坦途 。 没想到 , 儿子却一点不稀罕 , 也丝毫没有兴趣 。
柳智宇并没有和父母争吵 , 而是乖乖地回了家 。
几天后 , 他找个借口返回北京 , 从此音讯皆无 , 再也联系不上 。
出家为僧
儿子不改初衷 , 母亲急火攻心 , 病倒在床 。
父亲一夜白头 , 最后终于妥协 , 他说:“不要再去打扰孩子了 , 让他清净清净 。 ”
柳智宇的老师也急急忙忙赶到龙泉寺 , 气急败坏地质问:“你在搞什么名堂?”
老师为他指出十几条出路 , 却都被他一一否决 。
柳智宇终于出了家 , 做了学诚法师的弟子 , 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
而学诚法师也是少年出家 , 经过苦修 , 考上研究生 , 并在23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主持 。 对佛学有极高的修为 , 满腹经纶 , 也极具人格魅力 。
在学诚法师的引导下 , 柳智宇一心向佛 , 对佛学更加痴迷 。
在龙泉寺 , 他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上早课 。
早饭后 , 就去做师傅交代的工作 。 11点回来吃午饭 , 下午2点继续工作 。 吃过晚饭后 , 听师傅讲课 , 9点熄灯睡觉 。
每天都按部就班 , 有序进行 , 一切从简 。
柳智宇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 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
在《如何成为有思想的人》一文中 , 柳智宇写道:“思想之于人生 , 犹如一张地图 。 所谓有思想 , 是关注人生社会的大问题 。 社会人生的思想需要我们用生命体验来验证 。 对人类的苦难没有悲悯、对生命没有敬畏 , 没有对生命真谛、对世界美好的追寻 , 又何以钻研文学、历史和哲学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