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一次 , 在节目《奇葩说》的后台 , 有人问导师薛兆丰:对于成名这件事 , 你是否看得很淡?
薛兆丰没有丝毫犹豫地答道:是的 , 回国后我拒绝了很多媒体对我的邀约 , 推掉了很多有可能让自己成名的机会 , 想着能低调就尽量低调 , 不会刻意去追求成为名人 。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这个观点或许是薛兆丰内心的真实想法 , 但若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 他又会作何回答呢?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20岁有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 , 该不该要?
《奇葩说》有这样一场辩论 , 问题是:假如20岁有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 , 该不该抓住这个机会?
正反方辩手各自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 现场精彩异常 , 轮到薛兆丰时 , 他斩钉截铁地说:要!
接着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人性有一个“不耐”的特点 , 意思是不可耐烦 , 这也是所有人的特点 。 早点得到总比晚点得到好 , 千万不要去等未来 , 原因有二:
一:未来总有不确定性 , 很多机会只此一次 , 错过了就不一定再有 , 所以要学会把握机会 。
二:人的生命有限 ,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 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不在了呢 。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有人常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再去考虑成名的事情 。 那么 , 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
所谓“机会”与一个人的天赋、是否准备好是没有关系的 。 这里所说的“出名” , 其实是一种体验 , 是一种被人看见的感觉 。
在经济学中 , “成名”这个词是极少数人能获得的稀缺品 , 因为成名的意思是吸引注意力的占比 , 一定是占比高才叫出名 。
20岁时感受一下这样的经历 , 这有什么不好呢?就像我们可以感受各种各样的事情 , 比如坐飞机、跳伞或是远足 , 这都是一种感受 。 把成名当成一种普通的感受机会 , 这又有何不可呢?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同时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 成名又有许多副作用 , 比如:
损失厌恶:就好比你得到一个东西 , 再失去的时候就会特别失乐 , 甚至无法接受 。
成名后会忘乎所以:一个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速度再加速度增长 , 变得容易忘乎所以 。
当我们知道成名后所有的副作用 , 就越要抓住这个成名的机会 , 在避开副作用的同时 , 去尝尝这个成名的感受 , 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 。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既然有好的机会摆在我们眼前 , 我们就应该及时抓住 , 因为有很多机会一旦错过 , 就是一生 。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对于薛兆丰的观点 , 同为导师的刘擎教授十分认同 , 并补充道:
有好的机会自然不能拒绝 , 但今时今日 , 有太多人将目光放在演艺界、娱乐界的流量明星身上 , 这些人为什么不把成名的机会和目光放在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身上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古人讲究“及时行乐” , 现代人凡事追求效率 , 薛兆丰在面对机会时 , 同样没有“错过” 。
知名经济学教授,靠“副业”年入6000万,本人表示:不在意名气
文章图片
抓住一个成名的机会
2019年 , 主持人马东在一次偶然间 , 听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程 , 被他睿智、理性的观点所折服 , 便有意邀请薛兆丰担任《奇葩说》的顾问 , 负责替节目组筛选辩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