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和请假的区别有哪些 调休与请假的不同是什么

导语:众所周知,调休的意义在于放松休闲, 大家可以利用假期进行学习、旅游、休息等等 。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说说,调休和请假的区别有哪些?调休与请假的不同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
调休和请假的区别
一、从词语的含义来区别 。
1、请假,是指因病或因事请求在一定时期不工作或学习或有特殊事情 。
【调休和请假的区别有哪些 调休与请假的不同是什么】2、调休,是指某个工作日责令其不上班,而到周末却要员工来还班 。
二、从是否扣工资来区别 。
1、请假:请假会根据请假天数扣除相应的工资 。
2、调休:用未休假补工作日放假或请假时间,不会扣除相应工资 。
法定节假日不可调休
员工在休息日确因工作需要,经部门长批准而进行的加班,可以享受因加班而产生的调休假 。
员工享受调休假时,应充分考虑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周向上司递交申请,安排好交接工作,经部门长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享受 。
员工享受调休假时,应在调休申请单后附有总经理批准的加班申请单 。在人事总务部办理调休手续时,须出示本部门部门长批准的调休申请单,否则不予调休 。
调休假期内,只有薪资,没有福利 。薪资标准为员工本人的日标准工资 。日标准工资计算办法为:日标准工资=月基本工资/21(计算方法以下皆同) 。
调休假可以累计,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多少期限内休完(如离职时仍没休完,可以主张加班费) 。调休天数不得大于加班天数,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 。超过3天按事假处理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调休时,应充分做好工作安排,责任到人,因工作安排不当出现的问题,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同时部门长附有连带责任 。
古代的休假
在中国,休假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或许可以说明“想要休息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
最早的休假应该出现于汉朝,叫作“休沐”,在汉律中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就是说当时上五天班休息一天,这一天是用来洗澡的 。
等到隋唐两宋终于出现了“节假日”的概念,当时的工作制度叫作“旬休”,也就是干十天休一天,听起来似乎还不如汉朝,但实际上朝廷增加了大量的节假日作为补偿,包括清明、端午、夏至、中秋等等 。在《唐六典》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节假日最久的是七天,在元正和冬至两节 。其次是清明,放四天 。再次是夏至、腊八,放三天 。其他零零散散的小节日一般休假一天或两天 。其中最特殊的节日叫作“千秋节”,一般放三天,是皇帝的生日 。还有二月十五,也要放三天,因为这天是老子的生日,而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因此放假 。
那个时候一般官员能享受到最久的假期叫作“授衣假”,授衣说的是冬天去找裁缝量体裁衣,一般放假十五天 。
假期最多的朝代是宋朝,逢假必休,每年的休息日高达112天 。假期最少的朝代则是明朝,尤其是朱元璋时期,每年休假仅三天,分别是春节、冬至和老朱生日 。等朱元璋去世,假期立刻增加至18天,但和宋朝相比仍然少得可怜 。
等到清朝,假日制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起初清朝推行隋唐时期的旬休制度,每十天休息一天,再加上清廷安排的节假日,每年大概有六十多天的假期 。
在清朝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转入,逐渐兴起了礼拜天休息的制度,清政府则在宣统三年正式采用了周日休息的制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