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会爱自己,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被爱过( 三 )
当然不是 。
你没有一对爱你的父母 , 但是你可以选择有一个爱你的自己 。 父母成为不了我们好的客体 , 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客体 。
当然 , 我必须承认 , 这是很艰难的 。 因为我们与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链接方式 , 就是我们从小感受到的方式 。 比方说 , 你遇见了一个经常打骂你的父亲 , 还有一个经常斥责你的母亲 , 那你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方式 , 就是打骂和斥责 , 你感受到的情绪体验是糟糕的 。
所以当你长大后 , 也习惯性地用这样的方式去和你周围的世界以及你自己建立链接 , 它不一定外显为打骂和斥责 , 但一定是充满攻击性的 , 譬如易怒、抑郁等等 。 因为只有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很难受 , 像你童年所体验的那样 , 你才会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 , 是和外界有联系的 。 心理学上把这个过程称为“投射性认同” , 就是你把自己从父母那里体验到的感受 , 投射给其他人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让你做自己的客体 , 让你对自己好一点儿 , 实际上很难很难 , 因为你不习惯 , 你会无所适从 。
如果你的人生走到了这个境遇 , 你有两个选择去改变这种状况:
其一 , 是你可以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帮你处理童年的创伤 , 同时通过和心理咨询师建立链接 , 把一个接纳你的客体重新内化为一部分你自己 , 帮助你完成自我的重建 。
其二 , 如果你没有条件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 你可以幻想一个接纳你的客体 , TA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 然后尝试让受伤的自己和TA对话 , 告诉自己无论你做什么 , 无论怎么样 , TA都是爱你的、支持你的 。 有点类似在宗教中寻找自我感 。 在自我的积极对话中 , 你也可能被疗愈 , 从而重新找到另外一个自己 。
不管现实如何艰难 , 请一定要相信:总是有人会爱你 。
比如未曾谋面的我 , 就愿意在心中为未曾谋面的你 , 祈求新生 。
作者介绍:杨思远 , 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 。 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想要被人爱,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深爱不纠缠,是我赠给你的最后的温柔与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