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辫”到底脏不脏?


|“脏辫”到底脏不脏?
文章图片
|“脏辫”到底脏不脏?
文章图片
|“脏辫”到底脏不脏?
文章图片
|“脏辫”到底脏不脏?
文章图片
|“脏辫”到底脏不脏?
文章图片

【|“脏辫”到底脏不脏?】
还记得多年前 , 我在发廊第一次尝试脏辫发型 , 理发师和助手把我的头发成束揪起 , 然后狠狠扭转 , 直到我的头皮因被旋紧而发疼 。 他们在每一缕发束浇上烫发剂后 , 用锡纸包裹起来烘烤 , 最后“烘焙”出一条条粗壮的“小蛇” 。 我在紧绷的头皮上 , 体验到一种奇异的生命力 。 顶着一头“小蛇”的我 , 有几个月经常接受好奇的目光探询 。
说起来 , 脏辫空有“辫”之名而无其实 , 它不像真正的辫子是编成的 , 而是靠发丝相互卷曲 , 纠结成拆分不开的状态 。 比较直的头发若要如此“难分难解” , 就需要人工刻意拧转 。
从前 , 这种发型多半出现在头发卷曲的非裔身上 , 或长年流浪的印度苦行僧头上 。 而曾为英国殖民地的牙买加 , 恰好处于非裔及印裔移民的交汇处 , 故成为现代脏辫圣地 。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混血运动员大坂直美便留着脏辫发型
天生缠绕的困惑
在今天 , 即使是彻底直发的人都可以走进发廊 , 用几小时换来一头脏辫 , 这要归功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位女发型师桑妮亚·佩特森 。 她亲自到牙买加等地学艺 , 在1990年代研发了用直发制造脏辫的“锡纸烫”技术 , 尽管这种“人造”发型只能维持几个月 , 然后“小蛇”会随着发根的生长逐渐萎靡 。
在非洲旅行或居住的中国女性 , 往往会见到相反的状况 , 也就是当地的女性对滑顺的长直发特别感兴趣 。 她们偶尔会提出想摸摸中国女生直发的要求 。 这个现象不单是出于“卷发人”对直发的好奇与羡慕 , 其实也是因为她们生活在某种“直发霸权”的阴影中——认为高加索或东亚人种比较直的头发才是美的 。 但这也是许多非裔近来兴起“回归自然卷”潮流的原因 。
一些天生卷发的非洲女性热衷于滑顺的直发
从生物学角度 , 对于直发与卷发的区别如何产生 , 有许多推测 。 一种说法是卷发更加蓬松易于散热 , 更大的体积便于遮挡阳光 , 夏天也不易被汗水黏在皮肤上 。 而贴合性强的直发 , 更适合在寒冷气候中保暖 。 欧亚大陆的人类受寒带、温带地区气候影响更甚 , 因此适于直发 。
这样的假说虽然貌似成理 , 但在遗传基因的层面上却没这么简单 。 基因组研究显示出 , 并不存在决定头发卷度的单一基因 。 对于东亚人群来说 , 有一个被称为“EDAR”的基因特别有影响 , 其变异导致了直发还有汗腺、乳房、牙齿的变化 , 这个基因大约在3万年前就出现于华中地区 。 而对欧洲人群起作用的则主要是“TCHH”基因 , 变异同时影响头发卷度、胎盘与脾脏等等 。 影响非裔卷发的基因除了TCHH基因外 , 还可能更加复杂 。
留着天然卷发的非洲裔女性
人为塑造的华丽
一般来说 , 人们会认为东亚、东南亚国家都以直发为主流 , 但处理头发的方式反映出后天环境的差异 。 古代的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男性 , 为了骑射作战的便利 , 习惯把大部分头发剃光 , 只在额头、鬓角或脑后留下少数头发结成细小的辫子 。 日本武士的地中海式“月代头” , 甚至乌克兰的哥萨克发型 , 也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 。 相较之下 , 由文人传统主导的汉族农耕社会就不会留这种发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