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辫”到底脏不脏?( 二 )
日本武士的地中海式“月代头”
辫子对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男女来说是便利的 。 由于元代在朝鲜半岛强制推广辫发 , 延续到后来就是古装韩剧里妇女头上的华丽盘辫造型 , 而且很多妇女还追求特别大而华丽的假发“加髢” 。 这种由“辫”主导的发型体系 , 也在清初“剃发令”中冲击了由“髻”主导的汉族 。
韩国古装剧《黄真伊》
尽管中国与日本的传统女子发型都是“髻” , 但它们不全是一样的 。 在日语汉字中 , “发髻”称为“髷” 。 日本和服女子丰润的“高岛田”发型后部弯折的髷 , 还有武士“月代头”中央的发髷 , 都是用束带绑紧固定 , 形成一丝不苟的圆润外观 , 有点像是头盔 。 而汉族传统发髻的头发像是垂坠的布幔 , 旨在通过盘旋环绕形成特定的样式 , 其逻辑更类似于打个优美的花结 。
日本女子的“高岛田”发型
发型其实隐隐反映出整个文化的心理特征 。 便于打理的“辫” , 更适合机动的野外生活 , 束缚固定的“髷”则呈现出一种严谨精致 , 而形式灵活的“髻”体现文人仕女的审美 , 巨大华丽的朝鲜“加髢”则是辫发到了深宫内院中异化的“内卷模式” 。 这些都具体而微地体现了各种社会生活的状态 。
当一个社会产生了对发型的追求 , 随之而来的就是技艺的竞争 。 江户时期日本的商业社会发达 , 优秀的理发师能使妇女趋之若鹜 。 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里 , 胡里族部落的男性在结婚之前都要花大量的心思美发 , 然后由擅长法术的假发师把自己的头发做成最精美的假发 , 装扮的欲望驱动着发型的激烈竞赛 。
胡里族部落男性的假发样式
发型就是政治
如果把毛绒蓬松的非裔卷发仔细放大观察 , 会发现最极致的自然卷是螺旋形旋转或者呈密集的锯齿形 。 卷发聚合成厚厚的绒毛可以用来塑形 , 或者把毛躁的头发编成不那么毛躁的辫子 , 并利用这些辫子创造图案 。 这是非裔卷发造型的基本诀窍 。
虽然非裔文化在世界各地看来颇为流行 , 但其实直发在许多非洲国家长期受到崇尚 , 假发或烫直头发在非洲是笔巨大的生意 。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 例如在苏丹就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接受欧美与阿拉伯裔的“卷发鄙视链” , 学着拥抱自己天生的卷发 。
近年来 , 东非卢旺达许多青年在复兴传统发型“阿玛孙祖” 。 发型师利用毛茸茸的厚实卷发 , 塑造出在头上蜿蜒的峰棱——虽然是古老的发型 , 却有种科幻感 。 这种发型曾被比利时殖民当局压制而趋于消亡 , 现在代表着人们找回因殖民而断裂的文化遗产 。
卢旺达传统发型“阿玛孙祖”
相比非裔感受到的“发型殖民”是来自欧洲人较直的头发 , 北美原住民感受到的反而是长直发被剪去的创伤 。 好莱坞的西部电影 , 呈现了他们留着长发的经典形象 , 却未必诉说头发被剪去的悲剧 。 不久前 , 加拿大一所前原住民寄宿学校地下发现了215名儿童的遗骸 , 引起了媒体再度关注北美原住民的文化如何遭受破坏 。
北美原住民文化通常认为 , 头发代表着生命力 , 也代表着部落群体的身份识别 。 当年加拿大政府强制所有原住民儿童进入寄宿学校 , 凡入学都必须剪掉长发 , 这是消除原住民文化的第一步 。
当然 , 反对传统发型有时也代表进步的方向 。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 , 拥抱西式发型曾是革命的趋势;20世纪初越南的革命家潘周桢 , 也曾倡导“剪发运动” , 挑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 。 时代迈出的第一步 , 就在发丝之上 。
清末民初的剪辫运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神“宽胯”的鲨鱼裤美女,擅长打造优雅靓丽风,魅力无穷
- 女神苏提达是冻龄女神,“花仙子”造型美出圈,高颜值碾压茜茜公主
- 下巴伊人小课堂 | 护肤:人人都有的“面霜”,怎么用才有效?
- 方法去角质有哪些方法,需要注意什么
- 穿衣搭配 辛芷蕾“野味儿”发型太阴森、好诡异?剪成高晓松真的只怪你。
- 穿衣搭配 迪丽热巴高马尾+西装杀,可御可甜!网友大呼“迪总娶我!”
- 进行悄悄告诉女人:护肤牢记4个“秘诀”,四十岁看起来也很年轻
- 棕色童瑶的私服搭配挺“普通”,棕色大衣配贝雷帽简约大气,挺显气质
- 姐妹“人间作精”欣欣子回归!开年演绎甜裤辣妹,真的美呆了!
- 手术 “专门针对男性的医美机构,需求量比我们想象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