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所有的成功,都和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杨绛是个努力的人 , 她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 也知道应该怎么去努力才能离梦想更近 。 为此 , 她不惧于付出汗水 。
杨绛向来喜欢读书 , 从小跟着杨荫杭读了不少书 。 这让她养成了习惯 , 一日不读书便觉得日子空虚 , 觉得一天白过了 。 杨绛的一生 , 不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书 , 有书的地方才能让她流连驻足 。
杨绛:我所有的成功,都和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文章图片
那些她努力看过的书幻化成了她的智慧 , 塑造了她的品格 , 融成了她的骨血 , 让她出口成章 , 吐气如兰 。
杨绛喜欢清华大学 , 于她看来 , 清华像是一个港湾 , 能够让她的文学梦停靠 , 也能让她扬帆起航 。
考入清华 , 是杨绛梦想的开始 。
杨绛:我所有的成功,都和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文章图片
当时的清华大学研究院 , 外国语文学部和外文系的老师是共同的 , 有十多名教授 。 著名戏剧家王文显先生 , 先后在清华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学习的吴宓先生 , 都在任教老师之列 。
梁宗岱先生是杨绛的导师 , 当时梁先生教授法语 , 第一堂课就是听写 。
杨绛自学过法语 , 在其不懈努力下 , 她的水平已然相当不错 , 所以梁先生的听写一点儿都难不倒她 。 看着杨绛的答卷 , 梁宗岱满意到有些吃惊 , 他忍不住问杨绛:“你的法语是怎么学的?”
杨绛回答说:“自学的 。 ”
听着这话 , 梁宗岱先生对她赞赏不已 , 他觉得这简直是个奇迹 。
“自学”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 不但包含了杨绛的智慧 , 更包含了她所有的努力和汗水 。 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 , 我们的路 , 我们的模样 , 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 能改变一切的 , 只有我们自己 。
而杨绛在她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如此优秀 , 她的努力 , 让她丰满而美丽 。
当时 , 杨绛还选修了朱自清的散文习作课 。
杨绛:我所有的成功,都和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文章图片
朱自清当时是中文系的教授 , 他的文章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变化 , 可是每一个字里都饱含深情 , 让人为之动容 , 他的文字能让人读后有所感、有所悟 , 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 。 当时很多人选他的课 , 都希望能够在他的帮助下 , 领悟到散文和写作的精髓 。
杨绛也期待成长和进步 , 她选了朱自清的课后 , 兴奋极了 。
但让人意外的是 , 朱自清在第一节课上并没有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 甚至连课本都不用翻开 , 他只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写一篇名为“收脚印”的文章 。
在江南 , “收脚印”的大概意思是:人死之前 , 都会沿着这一生走过的路再走一次 。 有临去之前回首人生、总结过去的意思 。
这个题目说来并不容易 , 它带着风雨过后的沧桑 , 也带着洗尽铅华的淡然 , 那是一个人于生命的尽头 , 回首往事时最深切的感悟 , 是对人生沉浮和风雨磨砺的认知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还未看透红尘秋月春风的他们 , 对这一切还很陌生 。
当时的杨绛只有二十二岁 , 可她写出来的感悟却一点儿都不显稚嫩青涩 。
杨绛:我所有的成功,都和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文章图片
“每当夕阳西下 , 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 , 西山一抹浅绛 , 渐渐晕成橘红 , 晕成淡黄 , 晕成浅湖色……风是凉了 , 地上的影儿也淡了 。 幽僻处 , 树下 , 墙阴 , 影儿绰绰的 , 这就是鬼魂收脚印的时候了 。 ”
这篇文章从江南收脚印的传说说起 , 随着笔下的那个灵魂重走人生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