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为讨小三欢心,他亲手把亲生子女从15楼扔下。丨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心理变态者,有哪些特征?( 三 )
在看待自己时,ta们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往往坚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并且会不计后果地去实现它 。
文章图片
2020年2月,张波与陈美霖协议离婚 。此时张波与叶诚尘已交往半年 。期间叶诚尘多次向张波表示,自己和父母不能接受他有小孩的事实 。如果张波有小孩,她不可能和张波在一起 。随后,两人共谋杀害小孩的办法 。10月,两人将大女儿接到张波家伺机作案,由于陈美霖一直在场,当日张波未能作案;11月,大女儿留宿在张波家中,由于母亲在家,张波未能作案;次日上午10时许,张波回到家中,并在下午实施犯罪 。——中国新闻周刊
在对心理变态者的研究中,Scott Lilienfeld认为,boldness(胆识)是心理变态者的一种非常关键的特质 。
Ta们的人生是由奖励驱动的(reward-driven),当ta们发现一件事有利可图时,便就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任务 。即便需要做出冒险的决定,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对于一些会使正常人感到恐惧的事物,ta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会有畏惧的情绪 。
尽管张波最终决定作案,与案件中的另一名嫌犯叶诚尘(她的犯罪事实也是毋庸置疑的恶劣)的唆使紧密相关,连张波自己在看守所时也称自己是“被爱冲昏了头脑” 。
但是,当看见诉状中张波对杀人计划的3次蓄谋,我们还有底气相信,杀人只是他的一时冲动吗?明明5年之后,两个孩子就完全归陈美霖抚养,张叶两人却连5年都等不了?究竟是对叶诚尘的爱使他盲目,还是在以爱之名替自己的罪行开脱呢?
无论如何,张波依然是最终决定,并亲自动手实施谋杀的人 。
写到这里,我还是有着一丝丝的迟疑:当张波在小区楼下痛哭流涕,当他面对自己亲生孩子的尸体,或许也有着些许作为父亲的悔意吧?
事实可能是更为残酷的:正因为心理变态者没有感情,因此,ta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悲伤、恐惧和爱 。
Ta们展现出的所有“情绪”都是虚假的、暂时的,是为了操纵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表现出来的 。Ta们能够做到一种社会模仿(social mimicry),使得ta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显得令人信服(Jones, 2014) 。
Book在一项关于假装懊悔的研究中也发现,心理变态特质得分越高的被试,在假装懊悔时,在旁人看来会显得越真诚(Book et al., 2015) 。
这乍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缺乏共情能力的心理变态者,为什么可以捕捉到他人的脆弱,继而伪装自己呢?
这可能是因为,相比起其他人,心理变态者的认知负担(cognitive load)是更低的 。
这意味着,ta们不太会因为说谎而感到焦虑,也不会害怕自己会在关系中搞砸 。而较低的认知负担会让ta们更少受到情绪干扰,更聚焦于自己的目标,观察力也会随之提高(Meloy, 2012) 。
文章图片
然而,这种伪装并非天衣无缝 。
早在陈美霖决定与张波结婚时,她的家人就曾对两人的结合表示过反对,认为张波“不靠谱”;
而在孩子出生后,张波更是不听不看不关心,女儿都不知道爸爸是谁,陈美霖更是时不时体验“丧偶式育儿”;
甚至在孩子出事前,陈美霖的妈妈亦有所警觉,叮嘱陈美霖千万看好女儿 。
贪图妻子财产,让妻子月子中受孕,已婚出轨,残忍弑子……在与陈美霖的婚姻关系中,张波一次次拉低道德下限,最终使得事件到达无法挽回的境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上海容大:凝聚团队力量 铸造企业精神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九言|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归程 九言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真凶 故事:过了74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凭一双拖鞋为死者洗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