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和臣民心理( 二 )
总而言之 , 共情让人们能够践行爱和宽恕 , 充分关注对方的感受 , 理解对方的处境 , 考虑到更多的可能性 , 克服因为仓促做判断产生的偏见 , 走出自我中心 , 创造更加紧密的连接 。 了解共情 , 也能让人们及时发现那些阴谋家利用人性弱点试图操控人们的伎俩 , 更好地保护自己 。
在这里需要谈谈仓促做判断 。
我们常常会根据一些即时获得的信息 , 结合经验 , 快速地对自己所面对的的人和事做出判断 。 始终抱着疑问让人搜肠刮肚 , 一旦有了判断 , 认识事物就省力多了 。 所以 , 很多时候 , 人们倾向于在并没有了解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就仓促判断 , 这往往会造成贴标签的刻板印象 , 滋生了偏见和歧视 , 导致许多本该避免的误解和纷争 。
公众讨论中被大量使用的“五毛”、“粉红”、“公知”、“汉奸卖国贼”等等 , 都是标签化的词汇 , 充满了偏见和攻击性 , 实际上已经将人物化 , 进而导致人们忽视那一个个标签背后更加丰富的个体 。
在亚瑟和大卫的故事中 , 他们通电话时 , 当大卫对亚瑟说“我要是坐牢的话我会杀了自己” , 亚瑟就犯了仓促做判断的错误 。 他听到这句话时 , 想到的是大卫一直都这么自私幼稚 , 他为此感到愤怒而忽略了这是大卫最后的求救信号 。
亚瑟事后分析 , 大卫那时是想知道他是被爱着的 , 他极其痛心地说:“在他流血将死时 , 我却只给了他一个创可贴 。 我无视他的情绪 , 让他自己承受痛苦 , 只因为我无法处理我自己的情绪 。 ”
并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痛彻心扉的经历 , 但因为缺乏共情导致各种纷争 , 想必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 。 如果有意识地去学习怎么共情 ,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公共讨论 , 应该都会比现在更和谐 。
读完《共情的力量》 , 我联想到另一本书 , 历史学者谢天佑所写的《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
在这本书里 , 作者主要分析了古代皇帝和臣子、臣子之间互动形成的集体心理 , 但在千年专制传统的这片土地上 , 作者的分析仍可用来类比现代人的人际关系 。 显然 , 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 , 共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
本文图片
在分析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时 , 作者说:
君王与臣下之别 , 一个是不可揣测的神;一个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奴仆 。 皇帝主宰一切 , 除了皇帝外 , 没有独立的个人 , 没有享受权利的个人 , 没有被尊重的个人 , 只有这样两种人:或者是被皇帝吸吮血液的奴隶;或者是听任皇帝使唤的奴仆 。 奴隶和奴仆把皇帝视为神 , 而皇帝把周围的奴仆和脚底下的奴隶都视为饿狼 , 时时刻刻在闪着蓝眼睛要向他抢权夺财 , 他要时时刻刻紧握棍棒 , 狠狠地揍他的奴隶和奴仆 , 使他们俯首帖耳 , 不敢反抗 。 而且最最要紧的是这根棍棒只许他一个人掌握 , 千万不能让别人握有 。
这样的关系 , 自然不会有平等和倾听 , 不会有信任和尊重 。 有的只是控制与服从 , 施威与奉承感恩 。
类比现代人的关系 , 就是世界都围着自己转的巨婴心理 , 就是为了保证绝对控制而处处存在的蓄意控制 。 处在这样的关系中 , 玩弄权术是生存之道 , 善于玩弄权术就成了最高智慧 。
要根据形势需要而非事实讲话 , 多疑和多变便成为了主要的行为特征 , “诚诚恳恳 , 说一句是一句”的情况不可能发生。
作者总结:假话、违心的话是专制主义臣民的特有的语言 。
共情和臣民心理 , 一个秉承平等尊重诚诚恳恳讲充满爱意的话;一个只能是一方挥着大棒恣意妄为一方唯唯诺诺如履薄冰 。 共情的世界中 , 需要耐心地探询和引导 , 需要非凡的情绪控制力把控谈话的进行 , 如此或许才能消除心结 , 缓解谈话者的痛苦;臣民心理的世界 , 君王只需一句话 , 万千人头便已落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 |63岁大爷相亲:找老伴就是图感情和陪伴,要和我谈钱是不可能的
- |懂得示弱,能一下击中别人软肋的星座,玲珑剔透,拥有共情能力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一个人的风景依旧灿烂。|学会和自己在一起也挺好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爆红之后 金性勇:只想和儿子在同一个托养中心不分开
- 异性|女人想和你发展一段关系的信号:3个“默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