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为什么他们一考上公务员就要分手?( 二 )


我还没来得及安慰她 , 她迅速振作了起来 , 准备公务员考试:“他有什么不起?我要努力卷起来 , 证明我配得上你!”
他们在用这种方式去寻找爱情 , 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可控 , 更理性 。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为什么他们一考上公务员就要分手?
文章图片
我理解 , 大家有些不安 。
但我更怀疑 , 用计算的方式寻找爱情 , 真的能解决“不安感”吗?
身边一个一直在考编 , 现在还没上岸的朋友 , 也在不停地计算爱情 。
他说:自己的爱情一定要在考上编之后才能发生 。 我问他:“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他说:“现在的我 , 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 不是对另一半不负责么?”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为什么他们一考上公务员就要分手?
文章图片
因为不安 , 所以才很小心地计算 , 不敢冒险 。
我想起最近一段时间 , 网络上另一个很热门的讨论 , 和年轻人对待爱情的看法也有关 。 是“厅局风男友” 。
它是指 , 穿得像在体制内办公的男生 。 看上去要稳重 , 老成 。
它让人联想到铁饭碗、安全感 。
我有一个朋友 , 考上编制之后 , 在一个月之内通过相亲认识了同样在编制内的另一半 , 非常迅速地办完了人生大事:见家长、订酒店 , 领证、办婚礼 , 一气呵成 。
我问他:“认识时间那么短 , 怎么确定对方就是你心里心仪的那个人?”
他说:“喜不喜欢不重要 , 选个门当户对的 。 我就是想稳定 。 ”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为什么他们一考上公务员就要分手?
文章图片
有人告诉我:能带来安全感就是她谈恋爱时的首要条件 。
具体到 , 稳定的工作 , 不错的学历 , 不会拖后腿的原生家庭 。
精确到 , 不允许对方比我差一点 , 也不允许对方比我好一点 。
我们公式恋爱 , 构筑安全 。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为什么他们一考上公务员就要分手?
文章图片
“公式恋爱观” , 好像越来越正确了 。
我身边的朋友 , 都在做这样的选择 。
但我隐隐觉得 , 这里面可能有些遗憾 。
即便你精准地计算出了一个和你完美匹配的人 , 你也无法保证这是你人生中正确的选择 。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 , 马尔克斯写道:“世俗的好处 , 安全感 , 和谐和幸福 , 这些东西一旦相加 , 或许看似爱情 , 也几乎等于爱情 。 ”
“几乎等于” , 意味着 , 无论再怎么努力去计算 , 去追求安全感、和谐和幸福 , 它始终还是差了一点 。
说回到开头的“上岸第一剑 , 先斩意中人” 。 我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是:既然被称为“意中人” , 肯定是为之心动过 , 怎么说“斩”就“斩”了呢?
这个“斩“字 , 也用得太斩钉截铁 。
它听上去太过正确 , 正确到没人意识到 , 这有些残忍 。 斩断的是你曾为之心动过的爱情 。
用心经营爱情 , 用心寻找爱情 , 但不要用心计算爱情 。
或许回到最初 , 我们都该想一想 , 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一段关系?为什么想跟一个人相伴一生?
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 , 两年前一档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画面 , 张晋和蔡少芬 , 两个人穿着睡衣去看日出 。
阳光洒在他们脸上 , 他们十指相扣 , 互相依偎着 , 静静地看 。
回到他们刚刚决定相恋的时候 , 当时的蔡少芬是香港炙手可热的女演员 , 张晋还没什么名气 。
按照现在“公式恋爱”的标准来看 , 这个选择看起来非常冒险、很不稳定、也很不安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