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蝶恋花|暖心!90后湖北美丽女孩,最大的愿望:希望自己失业( 二 )


但她没有妥协 。 出自内心的抉择 , 即使是跪着 , 也要努力坚持 。
2 , 亲身体验 , 感受孩子的痛“十聋九哑” , 对于听障孩子来说 , 听和说都非常困难 。
一次 , 她带一个孩子去医院打针 。 诊判室里的一幕 , 刺痛了她的心 。
医生问孩子 , “宝宝哪里不舒服了?”孩子很难受 , 可却说不出 。
医生只能一处一处地试探 , 直到摸到痛的地方 , 孩子哇哇大哭 , 才算是找到地方 。
她还做过试验 , 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一整天 。 想用这种方式 , 去感受宝宝们的世界 。
霎时 , 周围热闹的声音一下子没有了 , 看着身边人在说话 , 可就是听不清 。
那一刻 , 一种深深的无助与恐惧向她袭来 。
多年之后 , 再一次回想那种感觉时 , 她依然泪流满面 。 原来 , 宝宝们就是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里!
3 , 摸索方法 , 倾注耐心和爱心两岁到六岁是语言学习黄金期 , 每一分钟都宝贵 , 她必须与时间赛跑 。
训练孩子们的听和说 , 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有时候她可能要说上百次 , 最多一次 , 她说了385遍 , 可还是有孩子没有听懂 。
这世上 , 最深沉的是母爱 。 但是 , 李溶溶这般富有耐心的爱意 , 恐怕连母亲都难做到 。
她意识到了 , 从听到声音 , 分辨声音 , 听懂声音 , 再到用语言表达出来 , 对于这些宝宝来说 , 整个过程都很艰难 。
她一遍遍提醒自己 , 再慢一点 , 再耐心一点 。
但科学的训练方法 , 却容不得慢 , 需要快速不断地摸索 。
有一个面瘫孩子 , 五岁了 , 还没有开口说过话 。
为了帮助他开口发声 , 她把他的鼻子堵住 , 带他去爬楼梯 , 让他习惯让气息从口腔里出来 。
有时 , 她故意逗孩子笑 。 笑的时候 , 声带是最能放松的 。 她让孩子摸自己的脖子 , 感受声带的运动 , 自己也用手去摸孩子的声带 , 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 , 进行训练 。
有时她会让孩子妈妈离开 , 希望刺激孩子 , 让他哭 , 把声音放出来 。
每天 , 她拿柔软的牙刷分别沾上热水冰水 , 去刷他们的脸和舌头 , 让他们感到肌肉的运动 。
练习的时候 , 她用手遮挡自己的嘴巴 , 不让宝宝们只是进行简单的嘴型模仿 。
她太想教好孩子 , 可又觉得自己教不好 。 每每这个时候 , 她就很难受 。 她说 , 刚开始的两年 , 她是哭过来的 。
珍贵的泪水里 , 饱含着她对孩子的忧虑与焦急;对自己的不满与自责 。
4 , 孩子发声 , 家长大哭通过给孩子量身定做的方法 , 反复训练 , 两个多月后 , 那个面瘫孩子终于发出了声音 , 开口叫了一声“妈” 。
那一刻 , 她激动地跳了起来 , 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 马上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分享喜悦 。
电话那端 , 孩子妈妈泣不成声……
她 , 是个不幸的孩子 。 由于基因突变 , 眼睛是蓝色的 , 耳朵也听不见了 。
孩子的痛苦 , 在妈妈那里 , 都是成倍的 。 妈妈以泪洗面 , 觉得天塌了 。
后来 , 在李老师的训练下 , 孩子终于开口喊妈妈 。
那位妈妈嚎啕大哭 , 这一刻 , 一家人的苦难减轻了;一家人的幸福 , 翻倍了 。
后来 , 李老师把帮助孩子开口发声的教学内容录成了视频 , 想帮助更多的够不着的人群 。
为此 , 她的工作量更巨大了 。 白天陪孩子训练 , 晚上回复家长的问题 , 一般要忙到晚上12点到1点左右 。
如此辛苦 , 只因为给人希望 , 助人圆梦 。
5 , 怀揣梦想 , 立足现实她有一个梦想 , 希望自己能够失业 。 因为 , 那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有声的世界里 , 叫着 , 闹着 , 唱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