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气|对痛失爱女的“雨衣爸爸”构陷式质疑,加剧了生者的痛苦,毒化了社会风气( 二 )


这可能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种舆情困境 。 胡说八道、强词夺理 , 不仅能把一个正常的人洗黑 , 还能让你进入怎么说都空洞的境地 , 也许办法就是把纱布揭开 , 让人看到里面的伤口 。 可这样一来 , 又会陷入更多的无望:要么是人家嫌你展示的伤口位置不符合常理 , 要么是人群一哄而散 , 留下你在原地不知所措 。 我年少时不理解祥林嫂为什么那样 , 现在明白了 , 网络社会总有人希望痛苦中的人像祥林嫂那样见人就叹苦 , 好以此获得特别“素材” 。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侮辱的话而四处求告 , 没想到十年过去 , 一件事成了更多的事 , 一句话引来了更多的话 。 这个无力的事实 , 也指向了一些网络构陷的最终结果 。
这当然是有良知者无法容忍的局面 。 在网络平台需要对这些无耻的“猜度”和构陷予以必要的约束外 , 我们唯有更多地发声、更多地写文、更多地喝止 , 让被构陷者免于孤独和无措 , 让世间的道义免于被轻视和戏弄——电影中的李雪莲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 , 而我们不能再让现实中那些被网暴的好人看不到“友军”在哪里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风气|对痛失爱女的“雨衣爸爸”构陷式质疑,加剧了生者的痛苦,毒化了社会风气】伍里川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