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贝尔和平奖知名提名人士
阿道夫.希特勒:是的,你没看没错,就是那个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创下人类战争史各项数据巅峰的战争狂人 。
1939年,也就是二战欧洲战场爆发那年,瑞典议员埃里克.勃兰特提名德国元首希特勒为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与之获得共同提名的是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 。
埃里克在寄往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信函中这样写道:
我提名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为193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世界和平岌岌可危,欧洲大战一触即发,能够保卫欧洲大陆不受战争的无疑是德国人民卓越的领导人…关键时刻他自愿不引爆炸弹,尽管他有开战的权利…虽然张伯伦为和平做了大量工作,应该颁给他一小部分和平奖,但任何人都不能与阿道夫比肩,他是最为不可思议的自由都是,数百万人把他视为和平王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希特勒和张伯伦
即便是阅读能力最普通的观众,也能看出信中借用希特勒嘲讽张伯伦的深意 。
但更具嘲讽的是,这个提名差点成真了!
三十年代后期,德国在希特勒的狂热领导下强势崛起,兵锋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敌,就在提名和平奖的那年,他已经吞并了数个欧洲小国 。面对希特勒积极的扩张政策,英法两国政府高举绥靖主义,最具代表意义的便是通过《慕尼黑条约》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合法化”瓜分来换取柏林不向英法两国的核心区域扩张的承诺 。
事实上,英法两国对德国的国情一清二楚,不论如何希特勒必然会继续扩张,否则他就会失去执政的根基 。
之所以要签这个协议,除了避免西部欧洲遭遇战火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用条约的硬性规定,让希特勒的战略扩张方向朝西部转移,也就是刚完成全国工业化建设且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苏联 。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彼时诺奖委员会认为,在欧洲局势高度紧张,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由英国主导的慕尼黑协议协议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西部欧洲的稳定局势 。
虽然过程对小国非常不和平,但那个时候你懂的,一切以大国为中心,只要大国间有和平那就是真和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张伯伦
而鉴于当时英法德关系对世界局势的重要性,所以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牵头慕尼黑协议的张伯伦,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而只要张伯伦获奖,共同签署该协议的希特勒也多半会得奖,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
所幸的是还没等得及诺委会颁奖,希特勒就撕毁协议,继续维持其扩张政策,并在九月正式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
建议诺委会给希特勒竖个碑,还好人家下手快,不然你们都得失业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提名理由是他和圣雄甘地推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接受蒙巴顿方案使得印度能够和平独立,这对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然后就在当年,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悍然发起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眉山网一顿可口的饭菜 网络中国节·七夕|一起来聆听他们的爱情故事→
- 2022冬奥会中国得了几块金牌
- 2022年五一上海限行吗
- 结婚三金能用旧金换吗
- 中国环保标志的橄榄枝代表了什么?
- 中国的军犬有哪种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标志性事件
- 中国绿色食品等级 绿色食品分为几级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 汉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