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斯|家,岁月悠悠,羁旅天涯

落斯|家,岁月悠悠,羁旅天涯
本文图片

《家 , 岁月悠悠》|文:落斯
「人生难免要客途远方 , 羁旅天涯」
/01/
肥沃的黄泥筑成坚实的墙体 。 风的削蚀 , 雨的侵染 , 让黄泥墙变得如爷爷沧桑的面庞般皱纹满满 , 却也始终如爷爷般厚重朴实 , 值得信赖 。 而那瓦片成了黄泥墙始终如一的伙伴 , 长年的厮守 , 它也不禁岁月的蹉跎 , 长满了青苔杂草 , 变得粗糙 。
那是两间相对的瓦房 , 中间隔了个院子 。 前一间较小 , 上面是晾衣服的阳台 。 后一间是客厅、厨房 。 从我一出生就和家人挤在这个家里 , 在小小的天地之间 , 编织着回忆 。
家里的每一处角落阳台庭院、厅堂厨房 , 都沉淀着我们一家人融融相处的气息 。 小时候 , 喜欢玩弹珠 , 于是 , 上学前、放学后 , 庭院中总会有我们一群孩子跳跃翻腾、玩耍竞技的身影 。 院子地上有一条深深的青痕通向排水口 , 那是妈妈在那里洗菜洗衣服时的水常年流过所致 。 爸爸每天早上打渔归来 , 总会带许多鱼虾蟹回家 , 妈妈就在院子里宰杀、冲洗 , 涓涓细流淌过 , 日子也一天一天地走着 , 只留下青痕记忆着岁月的印迹 。
家里有六口人 , 奶奶住那较小的瓦房 , 而把另一间用木板隔出一个阁楼来 , 我 , 爸爸妈妈和哥哥们便挤在那里 。 过年过节 , 当妈妈奶奶忙着准备拜神祭祖时 , 总是嫌我们小孩呆在楼下碍事 , 这时 , 平常少言寡语的爸爸就显现出少有的机灵劲 , 带我们到阁楼上去 , 关起门来 , 过一把说书先生的瘾 。 书里的英雄、仙女、和尚、天堂 , 勾起多少童稚的笑脸和渴慕 。 那阁楼不够通风 , 只有两个木窗 。 一到了夏天 , 便特别闷热 。
夏夜热得受不了 , 就到客厅打地铺 。 有时还到院子里去睡 。 这便要遭受蚊虫的叮咬了 , 经常是不得眠的 。 这时为了哄我们入睡 , 又会给我们讲许多古老动人的故事 , 听得入迷了 , 便幻想着神话中的仙女仙子 , 想着想着 , 便酿成了美丽惆怅的梦 。
/02/
夏天最怕的是暴雨台风 , 残破的黄土瓦片似乎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啊 。 一下大雨 , 那平时积放的锅碗瓢盆就派上了用场 。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来形容这种状况再合适不过了 。 不过可累坏了妈妈 , 这边接好了 , 那边又漏了 。 雨打在屋顶的声音 , 滴落地板的声音 , 和着风拍打着木窗、吹动檐上杂草的声音响成一曲雷雨趣韵 , 伴我们度过绵长的夏雨夜 。
冬是家中最可爱的一季了 , 所有夏日的不便都不见了 。 不怕暴雨的来袭 , 而原来挤在一起的闷热却变成了一种温馨 。 不仅如此 , 冬天也是临近新年的时候 , 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 那时 , 冬天里我最期待的是能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火锅 。 寒冬中 , 北风呼啸着冰冷 , 渗进单薄的黄泥墙 , 墙内却有我们一家依偎着 , 锅里咕噜咕噜沸腾着我们一家人亲情 , 各自争着把好肉好菜夹到彼此的碗里 , 心里充满暖意 。 这时我总想到 , 这个家虽不足以遮风挡雨 , 但它却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 , 彼此相亲相爱 , 在这里泪着 , 爱着 , 过着艰辛却融满爱意的生活 。
岁月不住脚地淌过 , 往昔的馨香浸染着着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 藏着少年的悸动、父母的坚韧 。 当年常常临水而照 , 惊异于自己白皙的肌肤和娇弱身骨的稚儿 , 如今已高过父亲半个头 , 黑亮粗实的须根在嘴边冒出 。 瞥一眼 , 巷子里那昨日的小童仿佛还在翻腾 , 跳跃 , 笑容那么肆无忌惮 , 阳光下 , 和着汗水闪闪发亮 , 混杂着天真无邪、表意不明的句子 。 一切是那么干净、明晰 , 即使没有那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姑娘 , 小巷依然如此令人向往 , 耐人寻味 。 日渐斑驳的黄泥墙里 , 雏燕婉转低唱的屋檐下 , 妈妈还是在洗着鱼虾 。 只是原本硬实的腰背 , 给岁月压得佝偻下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