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正在深深伤害孩子( 二 )


假设一个人平日里就可以真实、不带恐惧的表达攻击,也许所谓的恶性情绪或事件都会在可接受、可控范围内 。
3.集体潜意识再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
我们的文化教育我们“小不忍则乱大谋”,愤怒是不好的,而耻于表达真实感受和需求 。即使真实的情绪出现也要竭力压制 。
小长假一结束,朋友妈妈就病了,刚刚落地的她连夜返程 。见到女儿的第一眼,老母脱口而出:“谁让你们把她叫回来?她多忙啊!”家人面面相覻;陪护中,家人明显感觉只要小女儿在场,老母病情就会看起来更严重,老人常说的话是“你那么忙,快走吧”,可哪怕女儿打个电话的功夫,都要过问一下怎么这么久还没回来…..
长假刚过生病、小女儿在场病重、随时确认家人是否都在……不能直接表达的未尽事宜透过身体表达——孩子们,真希望长假不结束,你们一直都在我身边,有空常回家看看 。
然而,真实、温情的话语是我们内在深深的渴望并不是现实应用的语言,心口不一,言不由衷才是我们熟悉的集体潜意识表达方式 。
4.内在匮乏的外化
钢是某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单位安排部门自行发福利,他按照隔壁部门负责人告诉他的标准发放,当妻子得知他的部门比别的部门发得少后,张嘴就来的鄙夷、指责将原来善意的提醒、关心覆盖……
按钢的话说,妻子从来不知道好好说话,恨不得一句话把人怼死 。这令我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人“好好说话不能”的人 。

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正在深深伤害孩子

文章插图
开篇妈妈内心最关切的是孩子的安全,可下意识出口的语言暴露了她潜意识的识别――是自己没看周全才令孩子摔倒,我不是好妈妈 。满满的自责、自我攻击 。
当内心无法承受“不好”,就将对自己的攻击外化,投给孩子,这也就是当孩子接收到妈妈下意识的语言会觉得是自己不好的原因 。其实那个不好来源于妈妈内在的投射 。
这极有可能是在没有被抱持、关爱环境中长大的妈妈,她下意识的出口“说多少遍了,看路……”是她习得、内化了自己父母的语言 。她背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甩包”给自己的女儿,制造一个最理解她的人了……
一个人无法给出他没有的东西,当内在不曾被爱包裹、滋养就会匮乏,无法承受的自我攻击终将外化 。那一刻,自己是好的,别人是不好的;她们不是妈妈、妻子,而是曾经的小女孩;表达的是指责,背后是担心、关怀,内心是儿时对妈妈爱的渴望 。
5.学会真实的表达情感
?发出“我”信息
不管以前如何,试着从现在开始放下评判,客观描述,发出“我”信息,真实的表达感受和想法 。
“请小点声说话,我希望平静的交谈 。”
“我很担心你,真希望你能早点回家,医生让你注意休息 。”
“我希望也给我妈妈安排同样的旅游……”
也许你原来是这么说的
“干嘛说话那么大声,怎么这么不尊重人 。”
“医生都说了让你注意休息,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你是不怕死吗!”
“凭什么你妈就可以,我妈就不行?”
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正在深深伤害孩子

文章插图
?亲子交流法
开篇的场景妈妈看到女儿蹦跳走路被绊倒 。
① 打开耳朵,闭上嘴,倾听孩子 。
走上前观察,确认安全,听孩子哭一会儿(哭,可能是痛,可能是被吓到了) 。
② 描述你所看到的 。“宝贝,妈妈看到你摔倒了 。”
③描述你的感受 。“妈妈很担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